首页 > 图片 > 健康资讯 > 中医大夫别把号脉当摆设

中医大夫别把号脉当摆设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脉诊是每一位中医大夫必须掌握的诊疗工具,也是老祖宗留给人类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在古代,脉诊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根据脉的位、数、形、势分为28种脉象,以察知身体内部的病变。

中医大夫别把号脉当摆设

首先,从脉象形成的理论来看,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既说明宗气所在部位,又指出宗气还有推动血脉运行的重要作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使循行全身的血脉汇聚于肺,再通过肺气的敷布,使血液布散全身;气血的化生依赖于脾胃功能,而血行于脉道而不溢于脉外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能化气化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其次,既然脉象的形成和脏腑气血关系密切。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必然会受到影响,脉象就会有变化,因此通过诊查脉象变化亦能洞察到脏胕功能、气血盛衰的变化,诊断疾病与推断其预后。

由于切脉全靠医生手指灵敏的触觉来感受和体会,因此要准确地分别部位和脉象,除了熟读脉诊理论之外,还要多做练习,不断学习前辈的经验,认真体会不同疾病的脉象变化,才能逐渐熟练这门技术。

然而临床中有脉证相合者,亦有脉证不符者,先切脉后问诊,再参以望闻,则病源洞悉,真伪可瓣,或舍症从脉,或舍脉从症,心中自然了了,不究脉理则真伪难分,或真寒假热而误下芩连,或真热假寒而误用桂附,误人性命。有些医生苟合群众心理,置望、闻、问不顾,既不问病之起始、饮食起居,也不问痛苦所在,独猝持寸口,一味揣摸病家心理,故弄玄虚,假指下自矜己德,自视高明,傲然闭目,断然而言,邀名射誉。更有甚者,旁敲侧击,妄加猜测,宛如算卦先生,哗众取宠。而亦有众多无知病人,缄口不语,以脉考医生,不知其受害匪浅,反颂其脉道传神,综上而言,此风不纠,于医于病何益之有?

作为当代的中医医生,我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更多的诊病新技术,能从化验指标、实验室检查等观察到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及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些能辅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更好地制定诊疗方案。但有了这些并不是说新时代的中医师不需要脉诊了,中医脉诊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是华夏民族五千年中医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学会借鉴现代医学的先进方法,去深入研究脉诊、规范脉诊。

(文/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建民)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授权。

广告

孕育探秘
时尚女性
男人视觉
保健图库
身体探秘
医学纵览
病态视觉
美女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