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教培整顿对孩子、家庭和老师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科学探究。同时,他以韩国为例提醒,要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中潜在的隐患,重点是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1

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其中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发布后,有网友认为,有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暑假能多学点东西;也有人担心以后兴起“一对一”辅导,普通家庭的教培资金投入会比之前更高;还有人问,“双减”政策对孩子、家长、老师各方将有何影响?

注意到,近日,主要研究教育社会学及家庭社会学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在澎湃新闻“问吧”栏目中回答了诸多与“双减”政策有关的热点问题。

李昂然认为,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父母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得教师和父母都能从孩子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要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中潜在的隐患,重点是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斩断优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

是否能真正缓解教育焦虑?

“双减”政策是否能够真正缓解教育焦虑?教育“内卷”是否会因此减缓或者停止?对于这样的问题,李昂然表示,在既有的以升学竞争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对于教培的管制效果仍然有待研究。

他说,以往研究表明,以韩国为例,即便是强制政策出台,并不能扭转白热化的教育竞争,反而会加深教育不平等,因为富人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寻求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对于社会大众的排他性更强,从而形成阶层固化。我们需要警惕出现这个趋势。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

还有网友问,打击教培而不疏导升学压力,是否是抓小放大?李昂然指出,当下应试的教育评价机制确实是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升学压力分为量和质的区别。在数量上,给予更多孩子升学机会,减少应试限制,并不会降低竞争强度,因为父母会要求孩子去竞争质量更高的学校,因此升学压力是始终存在并且影响到所有家庭的。

还有网友提出:“同一化竞争”必然会把学生归类为三六九等,相比而言,“差异化竞争”的导向显然更为美好,让每个孩子在各自感兴趣领域里深耕。可为什么“差异化竞争”在中国很难适应下去?

对此,李昂然表示,“差异化竞争”需要对当下的教育评价体制进行系统性变革,是个缓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和社会分工会更加精细,在宏观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模式会逐渐替代目前单一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渐进变革的进程,疾风骤雨式的政策规制很难达到理性的效果。

将对家长和老师带来哪些影响?

“双减”政策出台后,有专家指出,“双减”首要和根本的是提高校内教育质量,以最大程度满足家长学生的教育需求,其次才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治理。新政背景下,很多家长和教师很关心“双减”新政将给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带来哪些影响。

有网友认为,“双减”政策在无形中让教师的责任变重了。李昂然对此表示,“教师是目前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我们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和父母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得教师和父母都能从孩子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去促进为孩子的教育。”

谈及“双减”政策对师范生就业的影响时,李昂然预判,“双减”政策会扭转近几年师范类学生涌入教培行业的趋势。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并利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和保障教师待遇,从而保障和促进师范类学生就业。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 第2张

针对家长一方,李昂然指出,面临现在日益复杂的政策环境,父母其实是最难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是人之常情,但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和发展。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在物质资金上的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理性客观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李昂然说,作为家长,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出发去鼓励孩子寻求适合自己的路。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下,需要理性思考孩子教育投资的方式和效果。

李昂然还指出,教培整顿对孩子、家庭和老师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科学探究。同时,他以韩国为例提醒,要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中潜在的隐患,重点是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斩断优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并不是当下教育问题的根源。

“教培只是社会结构问题的表面形式,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就是因为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公众对社会固化的焦虑。”李昂然说。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补课,怎么办?

有人问,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补课,怎么办?

对此,李昂然表示,研究表明补习具有补差培优的效果。对于部分孩子来讲,补习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理性选择。虽然目前教培机构面临严格管制,但是随着后续政策实际落地,教培行业会更加规范化,当前的各种乱象会逐渐减少。

还有人问,不补课,娃去干啥?李昂然回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和孩子一起参加有益的家庭活动。这对孩子的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2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三大支柱。不同于后两者,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往往影响着人的一生。针对这一特性,草案完善家庭教育概念,将其明确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钺锋指出,结合家庭教育特点完善家庭教育概念,对于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家庭教育的好坏,不只关系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一角度讲,它不是“家事”而是“国是”。此次家庭教育法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国家干预,鼓励社会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双减”新变化 第3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杜玉波说,草案不仅明确了家庭主体责任,而且压实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责任,有利于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强大合力,助力“双减”文件精神的落地生效。

此外,草案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并将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明确为“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

分组审议中,与会人员普遍表示,草案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的职责是指导和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而非为未成年人提供学科教育等服务,这为整治教育培训机构乱象打出一记重拳,有着与“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相同的目的,即为学生减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飞跃认为,目前教育培训行业整体情况良莠不齐,建议对此类机构依法设立的程序、条件、监管机制等作出进一步细化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殷方龙也认为,近些年来校外学科培训过度泛滥,家长竞相将子女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致使父母和孩子不堪重负。建议草案增加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安排子女参加国家禁止的校外学科培训。

殷方龙说,造成中国的孩子不堪重负,既有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也有孩子的父母在教育观上的偏差。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切实减轻孩子负担,既要整治好培训机构,也要管好孩子家长。

的确,事实已经证明,并非所有家长都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的过度学校化和知识化,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对此,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规律,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这一规定获得很多与会人员的赞同,他们认为,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为孩子减负的重要一环,而政策法规从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所言,改变一些家长“十年寒窗、一朝折桂”苦读争荣的教育思想很难,但还是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工作,至少使家长们明白一个道理:培养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好体魄、好思想、好品行,使他们将来能自立于世,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