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在每年的秋季农历9月初九,在这一天会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习俗,那么有关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你了解过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1

今年重阳节可以扫墓吗

可以。

今年重阳节这一天是可以扫墓的,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等合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人们常在这一天去扫墓祭奠先祖。至今我国仍有很多洗的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备猪羊以祖”,被称为是秋祭。

且土葬大多都位于山岭郊区,而清明时期雨水较多,扫墓出现多有不便,而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此时去扫墓的话也会更加的方便。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在重阳节这一天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是由面粉、红枣、赤豆、葡萄干等多种果脯加工制作而成的。重阳糕的“糕”与“高”谐音,寓意着“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意思。

有些讲究的人在做重阳糕的时候还会把糕点做成九层宝塔状,上面再做两只小羊,这样就有“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点人还会在重阳糕上面插上一面小彩旗,并且还会点上蜡烛灯,以“点灯”和“吃糕”来代替登高。

重阳节这天要干什么

登高

从古至今都有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习俗,重阳节时一般天气都较为凉爽,这时候登高晒秋是不错的选择,能使人心旷神怡。

赏菊花

重阳节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因此便有了在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并且还会配上一壶上好的菊花酒。

佩戴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人们常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以求辟邪求吉、躲避灾祸。

重阳节放假吗

重阳节并不属于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但2020年的重阳节为阳历的10月25日。星期天,一般在这一天是放假的。因此大家可以提前看好天气,提早做好准备适当在这一天选择外出游玩。但重阳节前后昼夜温差较大,游玩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2

重阳节必吃的9种食物

1、菊花酒

在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佳节中菊花酒是必须要饮用的,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2、菊花糕

说道菊花酒就必须要说一说菊花糕了,菊花糕是潮汕名糕点之一,重阳节吃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潮汕特产菊花糕以其新鲜、清甜溢香,软脆无异味而驰名。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

3、吃螃蟹

有着这样一句俗话说得好“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节还有吃螃蟹的'习俗。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味美,肉肥细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节,所有在重阳节必吃的9种食物中螃蟹是必不可少的。

4、重阳糕

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食俗,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因为重阳节有登高以避灾的说法,而“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糕”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节日食品。

5、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

6、羊肉

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民间重阳这天还有吃羊肉面的习俗,“ 羊 ” 与 “ 阳 ” 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 白 ” 是 “ 百 ” 字去掉顶上的 “ 一 ”,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 “ 九九 ” 之典。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7、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

8、糍粑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

9、栗子糕

北京地区,重阳节吃的重阳糕有两种,一种是花糕,另一种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糕呈菱形,色酱黄,质糯、栗香、味甜。据《梦粱录》记载,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这个栗子糕了。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