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人 > 女性保健 >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运动可以舒缓我们的心情,特别是跟自己的爱人一起去潜水,有激情、有动力。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是怎么样的。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1

人类一直对神秘的海底世界有一种畏惧和憧憬,几千年来一直想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于是,潜水运动就慢慢发展起来。

  历史沿革

古希腊和土耳其人有时被称为现代的“潜水之父”。他们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潜入爱琴海采摘海绵。后来人类发明了另一种潜水设备——潜水钟。1819年,德国工程师奥古斯·特西比发明了一种跟现在的潜水衣很相似的潜水设备,而潜水用的独立呼吸设备则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1930年,潜水者开始使用玻璃片橡皮镜和面罩。而对现代潜水运动贡献最大的是两个法国人,他们在1943年发明了“水肺”,也就是第一具带有自动呼吸调节器的呼吸设备。呼吸调节器能控制空气的流量,使潜水者肺部的气压始终与水压相等。

种类

一般的潜水分为两类:一是徒手潜水,就是屏住气或是仅用蛙镜、呼吸管和蛙鞋三种用具潜入水中;另一种是水肺潜水,就是利用水肺等装备来潜水。一般业余的水肺潜水者大概可以潜到130尺(40公尺)左右。有经验且体格强健的潜水者,可以潜到200尺深,做轻便的工作。水肺潜水最深的极限应该是300尺左右。徒手潜水者大多只可以潜到水面以下30—40尺(9—12尺),但是1分钟左右就应该返回水面换气。

基本规则

两人同行原则:两人从入水到上岸都必须在一起;教练不得允许同伴自行上岸;两人经常保持联系。

落单时的应对:保持镇静,浮上几米,寻找同伴找不到时就浮出水面,注意观察气泡。超过10分钟,仍无同伴的踪迹,应回到入水地点。若无必要,请不要猎杀水中动物。每10米检查残压计余量。

入水姿势

正面直立跳水:水深需在1.5米以上,双脚前后开立,一手按住面罩,一手按空气筒背带。

背向坐姿入水:面向里坐于船帮上,向后仰面入水。

正面坐姿入水:适合初学者使用。

侧身入水:在橡皮艇上浮卧滚身入水。

必备装备

面镜、蛙鞋

呼吸管:水肺潜水员在水面休息或游动时使用,以节省气瓶中的空气。

浮力调整装置:可在任何深度都保持中性浮力。水肺气瓶:供水中呼吸之用。

呼吸调节器:将水肺气瓶内的空气减低到可用的程度。

综合仪表:将时间、深度、方向、温度及空气供应量综合在一起,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潜水衣:保持身体温度,并防止碰伤及擦伤。

注意事项

潜水最常发生的危险是:“潜水者病”,就是潜水人员从水底的高压环境下突然升到水面上,使得因为高压而大量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快速地释放出来,形成气泡。这些气泡循环到小血管时,形成气栓塞,阻塞血液的流通。有些气泡则停在肺泡内,因空气膨胀使得肺泡破裂。发生“潜水者病”时,会有皮肤发痒、肌肉骨骼疼痛、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痹、头晕目眩、头昏、呼吸急促、甚至昏迷或者死亡等现象。治疗方法是把患者送到人为的高压环境下,再缓缓减压至正常的大气压状况下。

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潜水员的大敌,由于我们在水下呼吸的气筒内的高压气体,所以当上浮速度过快时,会导致肺泡破裂。因此,上升时不要停止呼吸,要注意上升速度,并大而缓慢的呼吸。

氮醉:一般潜水员到30米时会发生。但最会让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像喝醉了一样,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上升:将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8米以内,即不要超过自己呼出气泡的上升速度;不要停止呼吸;上升时抬头看水面,可以伸出右手指定方向,注意背后,身体缓缓自转。

调节耳压:对于初次潜水或潜水时间不长的人,水的压力会使人的耳道感到不适,甚至疼痛。此时应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内鼓气,从而使耳道内气压升高,抵消水的压力。在向下潜水时,如耳内疼痛难忍,应立刻上浮。

下列病患者不适合潜水:感冒、神经过敏病、有耳鼻疾病心脏病、高(低)血压、醉酒后、糖尿病。

和爱人一起去潜水健身2

潜水轻装备基本

轻装的范围包含,面镜、呼吸管、防寒衣、手套、套鞋、蛙鞋、配重。而其中的防寒衣、手套、套鞋属于半消耗品,会因为使用时间及次数增加而影响穿著的舒适性,通常 3-5年可能需要考虑更换。至于其他的轻装只要好好保养使用的期限都很长。

面镜

空气的密度比水大,而人的肉眼也必须透过空气观看景物,在水中直接张开眼睛会看不清影像,所以必须使用面镜。近视的潜水员可以选择视力校正光学镜片,但是必须由原厂提供的镜片。镜片必须是强化玻璃,镜框的材质必须採用耐海水侵蚀的硬塑胶或是不锈钢製成。为了增加舒适性,可另行选购面镜带与面镜搭配使用。

潜水专用的面镜面积都比一般游泳大很多,而且硅胶材质的面罩会包覆整个鼻子,这个部位称为鼻袋。当下潜时水压会不断增加,潜水员耳压也会跟著升高而使人有疼痛感,这时就必须靠捏住鼻子作呼气的动作来平衡耳朵与鼻腔内部的压力。从事水肺潜水时,因为会需要用鼻子排气做面镜内的压力平衡或镜面排水,这时就必须使用有包覆到鼻子的面镜。

所谓合适的面镜,其实只要合乎脸型,潜水时不要进水就合格了。但是挑剔的潜水员却总是想要求的更多,他们想要戴起来更舒适,看的视野更广、更清楚。于是乎各家厂商也推出更高级的面镜,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增加舒适度:

提高硅胶柔软度,使面镜的裙边变的更柔软让使用者带的更舒适,同时也改善面镜的贴合度,与肌肤的触感变得更好也不易进水。不过要记得,挑选面镜时基本的脸型合适度还是不可以相差太多。

二、提高视野覆盖率:

各家厂商嚐试了各种不同的,企图让潜水者能够看的更广。譬如拉近镜片与眼睛的距离使视角增加、改变面镜镜框的造型避开视野的死角等。但是需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双面镜框的款式能更换近视镜片。

三、增加镜片透光率:

别以为镜片没什麽新搞头喔,选用高透光率的镜片可以让水下的视线看的更清楚。

呼吸管

在潜水活动的时后,还是会有一段时间在水面上浮游或者是休息,这时候潜水员就可利用呼吸管直接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而不须浪费气瓶中有限宝贵的空气,呼吸管必须搭配面镜一起使用。呼吸管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大致上可区分为固定管与蛇腹管二种型式。蛇腹管的设计是希望在使用调节器时不受到呼吸管的干扰。固定管式的呼吸管则应注意咬嘴的位置是否恰当,以及游动时的水阻。

防寒衣

在水中体温散失的速率是空气中的二十五倍,为了避免体温流失,所以必须穿著防寒衣,这是穿著防寒衣最主要的功能。

一、防寒衣分为湿式防寒衣及乾式防寒衣两大类:

1、湿式防寒衣:

适用在水温摄氏21度以上的水温(这样的水温真的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极限了),在更低的水温就建议使用乾式防寒衣了。在台湾的潜水季节应该使用 3-5mm 厚的防寒衣就足矣。以最常见的湿式防寒衣来说,合身的湿式防寒衣利用发泡橡胶内的微小空气腔阻隔外界的冷水,同时,渗入防寒衣内部的海水则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经体温加温后与发泡橡胶共同提供保暖的效果;但若是穿著不合身的防寒衣,活动时便会不断的有冰冷的海水流经身体表面进而持续带走体温,此时便不会有任何保暖的效果,所以对湿式防寒衣来讲,合身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乾式防寒衣:

穿著乾式防寒衣可以保持躯干及四肢乾燥,完全隔绝海水的接触,甚至在更寒冷的水域,还可以选择在防寒衣内部加穿保暖的衣物提升保暖度,所以无论是抗寒度及舒适度都比湿式防寒衣更为理想。乾式防寒衣可想像成包为身体的空气袋,袋内的气量可以随时补充及排除,因而做出非常精确的浮力调整。但是乾式防寒衣较湿式防寒衣需要更多的保养维护,而且要保持手腕和颈部密合在最佳状态,适合有经验的老手在严寒的天候下使用。

二、次要功能

防寒衣的次要功能还包含了对身体的保护及防晒,有一定厚度的防寒衣可以稍稍抵消撞击的力道,尤其是出入水时可能不小心碰撞到礁石,穿著防寒衣可以避免一些皮肉外伤,而且在水下不小心碰触到如水螅,火珊瑚,水母之类会螫人的生物更是可以提供绝佳的保护作用。

三、防寒衣的各项设计

传统的防寒衣要增加保暖效果就只能不断的增加厚度,然而由于科技发展,从防寒衣布料的材质改变可以做到不增加厚度而提高保暖效果,例如:scubapro在防寒衣内理的纤维中加入钛金属,可以减少体温辐射热的流失。超弹性的布料及合身立体剪裁,让防寒衣真正成为保护潜水员的另一层肌肤,而不会造成压迫及负担感,贴身的效果也可以增加防寒效果。此外,拜超弹性布料之赐,除了特殊体形外,绝大多数的潜水员都可以适用现成的高品质又漂亮的防寒衣。

部份产品还将乾式防寒衣的概念引入湿式防寒衣中,除了行之有年的「盲缝」技术外,更讲究者还在缝线的内外侧加上硅胶防水胶条做到滴水不漏。最容易渗水的背后拉链也都经过改良,缩短为传统的四分之三长度减少进水面积、或是在拉鍊与身体之间再多加一层内裡,更能完全去除拉链进水的顾虑。

传统上,设计于手腕及脚踝处方便穿脱的拉鍊,在新一代防寒衣中也越来越少见,因为那些拉链除了方便以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会增加冷水流入防寒衣的机率,所以现在较讲究的防寒衣都取消那样的设计,而改在手腕及脚踝处增加防水的橡胶圈。

四、各种类型的防寒衣

一般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就是连身长袖长裤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最好的保暖及保护,但也是最难穿脱的款式。其他还有连身短袖短裤、连身背心长裤、连身长袖短裤等等,这些设计的穿脱就方便许多,对身体的束缚感也减低许多,所以通常多为衝浪时使用,潜水时并非不能使用,只是保暖度没那麽好,仅适用于水温高于 28℃ 时使用。而裸露在外的手脚部份也要小心不要被锐利的礁石给划伤了。另有一种半身长袖的防寒衣,这类防寒衣的厚度约只在 1mm左右。在高水温的海域潜水可以只穿上半身,下半身配合衝浪裤或是保护性的长裤使用,非常便利舒适。在低水温的海域潜水时,则可加在连身防寒衣的内部,等于是多了 1mm厚度的.保暖效果,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防寒衣。 3/2mm代表的意义:许多防寒衣都看得到3/2mm的标示,这表示躯干部位的防寒衣厚度为3mm,其馀部位为2mm。

蛙鞋

蛙鞋大致有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套穿在脚上的『套脚式蛙鞋』,另一种是必须先穿套鞋,再穿蛙鞋的『调整式蛙鞋』。套脚式蛙鞋有各种尺寸,使用时是将整支脚像穿一般的鞋一样穿在脚上,通常会搭配特定的袜套使用,以合脚为原则。

套脚式蛙鞋的构造简单,使用的时候可直接将脚掌穿入即可,或是搭配袜套使用。由于整双蛙鞋的构造简单,所以在重量及体积上都轻便许多,所以穿脱方便以及利于携带就是他最大的优点而且实际使用起来也显得较轻巧灵活。但是由于使用者最多仅能穿著一层薄薄的袜套,所以只适合在平坦及船上使用。

调整式蛙鞋则是必须先穿上一双套鞋,然后再套上蛙鞋。台湾的潜水活动多半是岸潜方式,通常必须在岸边行走一段距离才进入海水中,穿著潜水套鞋在岸边行走也比较安全(也能穿著溯溪用的防滑鞋)。调整式蛙鞋配备有可调整鬆紧的固定带,能适应极多数的脚型大小,但是入水后不宜调整得太紧,通常只要不会因为摆动踢水而鬆脱即可,否则离开水面时就很有可能因为过紧而难以脱除。现在较新款的调整式蛙鞋大多有快卸扣的设计,出水时很容易脱下蛙鞋。

一、蹼面设计

蛙鞋蹼面的设计会影响整双蛙鞋踢动的特性及前进时所需的力道。传统上,最普遍的蹼面设计就是平板式的蛙鞋,平板式的蛙鞋的优点在于踢动的起步力道比较强大,在流区潜水或是需要拖带其他潜水员时(通常是教练会需要做这件事),平板式的蛙鞋较能应付这样的状况,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必须要使用者本身的腿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足以使用的得心应手,所以对体力不佳或是初学者,要使用平板式蛙鞋的话要多加考量。

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则是渐渐走向分裂式蹼面的蛙鞋,这种蛙鞋的蹼面有一条纵的裂痕,蛙鞋像是被中间割开成两半一样,这种蛙鞋的特性就是省力,好踢,又不失前进的速度。是一种比较高科技的蛙鞋,特别适合初学者或女性潜水员,不需要极佳的腿力就可以轻鬆的在海中优游自在。

二、蛙鞋材质

用来製造蛙鞋的材质通常为橡胶、PU,或者其他複合塑料,差异并不算大,蛙鞋的设计才是影响踢动效率最大的因素。较新式的蹼面分叉设计的蛙鞋,在水层中踢动时较省力,只要材质不要过软,都还有不错的推进力,传统平板式的蛙鞋通常有较硬的材质,也许推进力强一些,但是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踢动。例如Scubarpro所生产的Jet Fin,强大的推力获得蛙王的封号,但若是腿力不够,在水中前进就很吃力了。所以;一双适合的蛙鞋应该是穿起来合脚,踢动的感觉要很扎实,没有脱落的可能,而且即使是长时间的使用也不应有磨擦皮肤的现象,并能够以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推进力才是适合自己的蛙鞋。

有些蛙鞋在水中会下沉,虽然在深水中容易遗失,但是在浅水区就比较容易找到,会往上浮的蛙鞋有可能造成潜水员的脚部往上提,最好选择中性浮力的材质。

潜水靴

在潜水活动的领域中,鞋类产品的主要功能并不仅要能行走还要能保护双脚,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套鞋」,潜水套鞋的构造一般来说都很简单,大约都是以与潜水防寒衣相同的发泡橡胶布料缝製成短统靴或低统靴的形式,加上一条耐用的粗齿拉鍊,黏上鞋底即大功告成。

套鞋的使用需搭配脚后跟为开放式的调整式蛙鞋,换句话说,如果您使用的是调整式的蛙鞋就一定要搭配套鞋来使用,否则无法确实的固定蛙鞋甚至造成脚部的受伤。此外,套鞋的鞋底也分为两种材质,一种是橡胶底,适用于由沙滩或船上出发的潜水模式,另一种就是如菜瓜布般的防滑底,也就是如朔溪鞋一样的材质,这种鞋底适合像台湾这样溼滑的沿岸。所以几乎台湾的潜水员都会选择防滑底的套鞋来使用,似乎只有台湾比较常使用这样子形式的套鞋,因为在国外的旅游中,曾经多次的被国外导潜和游客表示他们没看过这种菜瓜布底的套鞋。

当然,脚上穿的东西不会是只有套鞋,若不是搭配调整式蛙鞋,而是使用套脚式蛙鞋时,就不能使用套鞋了。一般在使用套脚式蛙鞋时是可以赤脚穿戴的,但若是进行连续多日的潜水活动,脚后跟也常常会发生磨破皮的困扰,为了预防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先在脚上穿上「袜套」,袜套是用略具防寒效果的潜水布料作成的厚袜子,穿起来可以避免脚部的摩擦,增加穿戴套脚式蛙鞋时的舒适性。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