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中国传统美食很多,在每个不同的节日当中都有一些非常传统的美食,对于这些美食的寓意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1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饺子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象征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

春节吃饺子是我国特有的民俗传统。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民间有句俗语称“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家平常时候,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饺子可煮、蒸、烙、煎、炸,烤等。饺子包的馅料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馅料也象征着不同的含义。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油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民间对春节吃饺子有这么一个传言:

相传东汉末,“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个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汤圆的外形圆滚饱满,象征团圆、幸福,我们的祖先相信元宵节吃了这样的应景食物,也能为家庭带来和睦与平安。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

甜馅汤圆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不需要再加糖,以减少热量摄取;若是无馅小汤圆,汤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酿、花茶或者桂圆红枣汤、桂圆姜汤取代,后者可有补身祛寒的功效;

黑芝麻汤圆的做法:

食材:

糯米粉200g、黑芝麻100g、白糖25g、黄油60g、猪油20g、热水。

做法:

1、包汤圆的黑芝麻要选炒好的熟芝麻,把熟芝麻倒入料理机内打碎备用。

2、黄油和猪油放锅中加热,完全融化。打好的熟芝麻倒入碗内,加白糖搅拌均匀。

3、把融化好的混合油倒入芝麻碎里面,搅拌均匀,等待油晾凉变凝固。这种天气正常摆放一会儿就会凝固成固体,不需要放冰箱冷藏,如果气温过高放冰箱保存。

4、芝麻馅儿凝固以后,用手搓成大小差不多的丸子备用。

5、锅内烧热水,把热水倒入糯米粉当中,搅拌成面絮,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6、案板上撒上适量的干糯米粉,放上面团,揉成长条,摘成比芝麻馅儿大的小剂子,搓圆,压扁,包入芝麻馅儿。

7、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芝麻汤圆,煮到水再次沸腾,汤圆全部漂浮的样子即可捞出。咬上一口,皮薄馅多,还会流心。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2张

民间对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传言:

民间传言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与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相见。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

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粽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下至五岁小孩,上至耄耋老人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蛋黄肉粽的做法:

原料:

糯米、新鲜五花肉、咸蛋黄、粽叶

调料:

蚝油、生抽、老抽、美极鸡粉、美极鲜味汁、姜末、五香粉

做法:

1、准备做蛋黄粽子的材料,五花肉按自己喜欢的口味烹饪好,棕叶泡好。

2、棕叶泡好后,开始包,做成漏斗状。

3、将糯米和馅料放入,两边放米,中间放蛋黄和五花肉。

4、放入锅中蒸煮即可。

民间对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传说: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时,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人们为了不使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间同样流传着关于端午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民谣,反映了民间对于端午的重视,就让我们将这一节日更好的保留传承下去吧!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3张

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民间对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 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 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 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 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 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 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后羿很忧伤,拿起一个饼,看着月亮发呆,一口一口地吃着饼。

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后羿这忧伤的故事,把后羿吃的饼叫做月饼。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4张

五、腊八节(腊月初八)——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习俗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记得小时候有个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以后年的味道会愈加浓烈。

腊八节喝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

食材:

大米 40克、糯米 40克、小米 40克、黑米 40克、红腰豆 40克、花生 40克、莲子 40克、绿豆 40克、红豆 40克、豌豆 40克、核桃 6个、红枣 6粒、葡萄干 10克、桂圆 10粒、黄豆 20克、黑豆 20克、栗子 8个、薏仁米 20克、冰糖 5粒

做法:

1、大米40克、糯米40克、小米40克、黑米40克、红腰豆40克、核桃6个、花生40克、莲子40克、红枣6粒、葡萄干10克、桂圆10粒、黄豆20克、绿豆40克、黑豆20克、红豆40克、栗子8个、薏仁米20克、豌豆40克、冰糖5粒、水适量。

2、将红腰豆、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薏仁米、豌豆这些比较坚硬不太容易煮熟的豆类提前用水浸泡一夜。

3、将大米、糯米、小米、黑米、薏仁米、莲子洗净加入清水浸泡上三个小时,栗子和桂圆去壳。

4、红枣洗净去核切成条。

5、 栗子浸泡一下剥去皮。

6、先将红腰豆、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薏仁米、豌豆、栗子这些较难熟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成半熟后再放入其余食材,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一小时左右。

7、煮到米粒软糯、豆粒酥烂,粥变浓稠的时候放入适量冰糖。小火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民间对腊八节(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2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而春节的饮食文化北方和南方不尽相同,北方人以饺子为美味,在除夕子时食用,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在南方,人们以年糕、汤圆以及鱼、肉、菜为美味。

除夕多吃年糕和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吃年夜饭之前,旧时一般还先要祭祖,将食物分出少许,献给祖先,以示纪念。南方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5张

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南北方相同的是新年必吃年糕,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是元宵,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最具特色的是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考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据考,流传至今的为纪念屈原而设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

是当时的统治者为树立屈原忠君爱国的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比如端午食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6张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中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秋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在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迄今已有约8000多年的历史。从萌生的远古时代开始到成形的夏商周时代,再到丰富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高峰的唐宋元明清时代,由此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地发展成熟。

所以在中国农历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我们的先人安排了腊八节,会吃"腊八粥",来纪念和分享秋天收获的成果。在接下来的新年里,我们就会聚在一起,享用鸡鸭鱼肉,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些食物也寓意来年的繁华与丰收。

同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此刻我只是在吃着腊八粥之余的一点小感悟,也只是了解到我国饮食文化的一点皮毛。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更多祖先的伟大和美好!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3

除夕夜的年糕

年糕的由来

年糕是除夕夜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人们在除夕夜的餐桌上都会备上年糕。年糕历史悠久,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做年的兽。一年四季都在深山里吃动物为食,可到了严冬季节动物们的都去冬眠了,它就下山来伤害老百姓,老百姓很害怕,便想出了制作年糕条来喂年兽,祈求年兽放过他们。

年糕的寓意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金色。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的作用

年糕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年糕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吃年糕可以补充维生素,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元宵节汤圆的由来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居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溯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方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就在此时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7张

汤圆的寓意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甚是好看,让人联想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汤圆的口味

汤圆最初用黑芝麻磨成粉,然后用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这是最初的汤圆口味,后来又产生了花生、紫薯等口味。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 第8张

中秋节月饼

月饼的由来

相传月饼起源于唐初,是用来庆祝胜利的贡品。说是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北征匈奴获胜,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凯凯旋而归。一个吐蕃商人给唐高祖进献了一盒圆饼。明月之下,高祖喜不自禁,邀请将军李靖,说“应该胡饼邀金蟾”。随后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群臣大喜,这个圆饼甜、酥、软,好吃的不得了。以后,每到中秋之际,高祖就邀请臣子一起吃这种圆饼,之后,这种圆饼又叫月饼。

月饼的寓意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又大又圆,又是合家分着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月饼的制作

传统月饼主要由面粉、白糖浆、碱水、生油、鸡蛋、各种不同的馅料制作而成。难度不大,但是制作过程繁琐。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