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时尚女性 >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中华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虽然是简简单单两根细长的小棍子,却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1

筷子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更为确切的说,筷子古称箸,是一种由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主要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世界上有人的地方都有中国人,是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这个习惯几千年也没有改变过。

小小的筷子、简单的筷子,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包括朝鲜、韩国、越南、蒙古、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几千年以来吃饭进食一直都是用筷子。其实这小小的简单的筷子有它的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筷子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国粹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看看筷子的“筷”字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呢?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用筷历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等传说。

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第二,再看看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这就是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解释大同小异。但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人的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说法,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七情是相对稳定的,是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指挥人与外界的互动。《三字经》说:“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三,筷子还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的人与神、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合二为一的信仰。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口无遮拦地自嘲自己和同胞没有信仰,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西方如何如何,还以为这是幽默,是谦虚,是有境界,其实是无知!无知才无畏。

事实上,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中国没有。而中国则是人神合一,而且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今天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的症结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没有了信仰自信!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了一本很出名的叫《1999不战而胜》的书中的最后部分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如此下去就可能被不幸言中!苏东巨变既印证了尼克松的预言,也兑现了美国对苏联的战略。这是美国人用中国智慧击败对手的经典案例。我们一定要吸取苏联和东欧巨变的惨痛历史教训!

第四,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第五,让我们认真仔细的考察考察筷子那以易理为核心的丰富文化内涵吧。

你看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明明是两根筷子,却为什么要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吃饭。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2张

易道含弘无所不包,太极阴阳无限可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易理又是人性的,就在我们身边,只“百姓日用而不知”。以筷子小谈或有所益。易卦解民以食为天:两根筷子,二数先天卦为兑。兑,为口,为吃。筷形直长,为巽卦。巽,为木、为入。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东西。入口的是什么?是筷头。筷头圆,为乾卦,乾为天。这样吃的岂不是“天”?因此认为“民以食为天”是由这儿来的。

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这就是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阳可变。

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圆的象征着天,这就是说筷子象征天圆地方。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现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的意思;乾卦象征着天,象征着第一,常言民以食为天,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头夹菜,坤在上而乾在下,这就是《地天泰》卦,和顺畅达,当然吉祥;手拿筷头,用筷柄夹菜,乾在上而坤在下,这就是《天地否(pǐ)》卦,否,闭塞不通,如此用法岂不可笑?

用筷子时筷子很自然的把我们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这样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于中矣。无名指、小指在下象征着地道。无名指、小指较弱,其位又在下,须相互依倚,象征着广大民众,无职无权,须互敬互爱,彼此扶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象征着为人处世,孤木难支,人无辅助难以成功。拇指、食指在上象征着天道。五指之中食指为要,曲伸开合属它最巧,把握方向属它最妙。其象征着官、长,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然肆意妄为,终招大祸,须拇指管之方可成事。拇指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监管、象征着法律、象征着民心、象征着自然规律……这是从不同层面讲的,不可执之一理。食指灵巧,拇指粗笨,灵巧为用,粗笨制约。故天道尚变,但不可乱变。天本健行,但天道不言。五指之中中指最长,其在人位,象征着人为主体,为万物之灵长。然居于两筷之间其位尴尬,象征着中层领导,下有民怨,上有官威;象征着人在中年,上有高堂应尽孝,下有弱子要奶吃……总归一句话:做人难!但只有做人才最长。中年虽不易,中年最辉煌。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比如一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简易嘛;但他的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不易。推而广之靡不如此。

汉族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三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品箸留声,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3张

击盏敲盅,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俗话说“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

执箸巡城,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泪箸遗珠,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颠倒乾坤,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倒使,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当众上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交叉十字,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落地惊神,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们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旦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千夫所指,通常这一条也是不雅的,但现今很多人都触犯了此项习俗。“千夫所指”的意思是在喝酒或者闲聊时不使用筷子,而把筷子架放于盘碟与桌案之间,其筷尖往往是高高翘起同时指向会餐者,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与以上所述“仙人指路”相近,有谩骂或指责别人的意思。

在三千年的国粹华章里的龙凤对筷,筷子一直寓意吉祥,在睿智流畅的东方气质里,筷子一直兼容时尚的潮流美学被列入婚礼嫁妆,以祝福新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两双筷子意味成双成对,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团团圆圆、十全十美。因此,龙凤双筷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种婚嫁用品,更带有珠联璧合、成双成对、快生贵子、快乐幸福之美好寓意。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来说,许多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小小的一双筷子也可以承载不少的内蕴呢。

别看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却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可以说,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筷子形状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可以说象征人的“七情六欲”。

筷子的材质多以木质或竹质,也有用象牙、红木、金银等名贵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箸,更善运用各雕刻工艺,彰显典雅,极具古典气质。

筷子文化源自饮食文化,大部分体现于家庭饮食之中,筷子的使用规则要求执筷子既要方便、灵活,还要牢靠、雅观。看一个人持筷、用筷便可知他的出身教养、品格个性以及脾气涵养、行当职位等,深言之,就是一个人的用筷礼节就能体现出他的家庭教养。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4张

其次,就筷子本身使用结构而言,其暗含“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的为人处事道理,若为人父母的将这些传统道理加以仔细揣摩,就不难看出这与我们传统道家思想提倡的“大和”思想不谋而合了,由点带面,由表及里,一举多得,一顿饭的时间,即让孩子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让他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岂不乐哉?

首先,筷子的材质主要是竹质,其他还有木质,玉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可是君子的象征,中空代表虚怀若谷、有节代表高风亮节,挺拔代表宁折不弯,坚韧代表能屈能伸……而将这些集于一身者,在中国就是君子,就是大丈夫。

其次,筷子是一双两只,代表中国古人最朴素的世界观,也就是阴阳学说;当然还代表了中国很多美好的向往,比如说好事成双,成双成对,双宿双飞,永不分离等美好的寄托。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3

中国人就餐,往往借助两根筷子游离于指间,却能出神入化地完成夹、挑、扒、挑、拨、撮等诸多动作,收放自如。筷子,中华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虽然是简简单单两根细长的小棍子,却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不愧“东方文明的象征”的盛誉。

农耕文明的产物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灾泛滥,大禹受命于舜治理水患,十分繁忙。一日,大禹在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锅煮肉。肉在水中煮熟后,因太烫而无法用手直接拿起食用,大禹为节省时间,不愿待肉冷后再取食。于是找来两根树枝,将肉夹起,吃完后就又奋战于凶涛恶浪中去了。大禹手下的人见首领这样取食,便纷纷效仿,传播开来,于是便有了筷子。

其实,筷子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起初,先民直接用手取食,后来出现了烧烤的肉食,不能直接用手抓取,先民便用树枝、竹条一类工具翻动、捞取食物。随社会发展,先民由采集狩猎转向固定农耕,人们将植物的种子、蔬菜或者肉食加水做成“饭食”或“羹汤”,而羹汤中的菜肴必须要借助工具“夹起来”,于是筷子便逐步成为必备的餐具。

最早关于筷子的记载是《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可见,祖先使用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典籍里,筷子称为“箸”,很少叫作筷子,由“著”到“筷子”的变化,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提供了一个说法:“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筷子者,忘其始也。”由箸向筷子这种称谓的变化也是吴中地区船家民间禁忌的一种。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5张

筷子与阴阳变易

一双筷子有两根,使用筷子时,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主动的筷子主动,代表阳,从动的筷子主静,代表阴,在上的筷子为阳,在下的筷子为阴。两根筷子阴阳皆备,代表一个太极。只有两根筷子同时使用时,才能够夹起菜肴,两根筷子分开,便无法正常使用,意即只有阴阳和谐时才能够成就事业,阴阳分离,便太极不存。主动的筷子和从动的筷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变化,意即阴阳并非一成不变,阴阳相互转化。

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6张

筷子一端呈圆形,一端呈方形。

筷子一端呈圆形,另一端呈方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而圆形一端代表天,方形一端代表地,人的手指握于其中,天地人三才俱备。以圆形一端入口,意即民以食为天。圆形一端为天,为乾,方形一端为地,为坤。坤上乾下,即地天泰,阴阳交感、上下互通,代表吉祥、顺利,这样使用筷子才拿得住(手握方形一端不易打滑)、吃得顺(圆形一端入口才舒适)。如果倒拿筷子,则为乾上坤下,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天地否,这样使用筷子便拿不住、吃不顺。

筷子随处可见,两根细长形的小棍儿,天天用,稀松平常,这便是“简易”;筷子的材质多样,竹、木、金、银、象牙等,皆可为箸,但不论是什么材质的两个棍儿,用于取食,便都是筷子,这就是“变易”;尽管筷子的材料繁复多种,但终究是两根为一双,直而长,上方下圆,作为取食工具的本质不变,这就是“不易”。“简易、变易、不易”,便是筷子所包含的《周易》“三易”之理。

筷子的人生启示

筷子两根为一双,两根筷子相互配合、协调使用方可取舍自如,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根筷子如何也不好夹起菜肴来,可见互助、协作是筷子的精神之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人所涉及和擅长的领域也越来越专业,因而团体与团体间、个人与个人间的互助、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加强互助协作,集体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强大,更易达到双赢的理想局面。

筷子虽是细长形的小棍,却方圆兼具,筷头为圆,筷尾为方。筷子对方和圆的问题处理得很好,方圆各居其位,各司其职,绝不混乱。一定意义上说,处理好方、圆的问题,是我们做人的一大诀窍,所谓“方圆做人,成功做事”,处理好方圆问题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一大根本。所谓方,即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应该保有自己的操守,正确的原则应当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谓圆,即处理问题要灵活,不能死板,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现代教育家黄炎培对外圆内方有过这样一个解释:“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和若春风”即是“圆”,待人接物要像春风一样友善可亲,但是面对原则问题,则应“肃若秋霜”,板起面孔,寸步不让。方圆得宜,就容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好比倒拿筷子吃饭了,不仅方形的筷尾会让口舌难受,也很有可能握不住筷子而“落地惊神”!

广告

孕育探秘
时尚女性
男人视觉
保健图库
身体探秘
医学纵览
病态视觉
美女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