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养生常识 >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5.0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牛蒡子是一种中药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大名但却不了解它具体有什么功效作用,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希望有所帮助。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1

牛蒡子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 [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牛蒡子介绍

【别名】

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蝙蝠刺(《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汉语拼音】

niu

【成份】

含牛蒡甙、牛蒡酚A、B、脂肪油等。

【加工采集】

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生用或炒黄用。

【药材鉴别】

瘦果呈长扁卵形,长约6毫米,中部直径约3毫米。外皮灰褐色,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中间一条较明显,全体有稀疏的斑点,又似致密的网纹、一端略窄,微弯曲,顶上有一浅色小点;另一端钝圆,稍宽,有一小凹窝。纵面稍隆起,边缘光圆而厚。外皮较坚硬,破开后种仁两瓣,灰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微苦。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佳。

主产河北,吉林、辽宁、浙江、黑龙江等地。此外,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亦产。以东北产量较大,浙江所产品质较优。

【药理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连续6天;引起肾病变后反复给予牛蒡甙及甙元。结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无作用,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3、其它作用:牛蒡提取物能显着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强直性惊厥,对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扩张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炮制】

炒用。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⑦《纲目》:"消斑疹毒。"

【性味】

辛苦,凉。

①《别录》:"味辛,平。"

②《本草拾遗》:"味苦。"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辛,温。"

④《药品化义》:"辛,性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宜忌】

《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归经】

归肺、胃经。

【备注】

(1)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2)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植物形态】

牛蒡,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便牵牛(《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

二年生草本,高1~1、5米,上部多分枝。根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大,有长叶柄,表面有纵沟;叶片广卵形或心脏形,下部的叶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在茎上部的叶逐渐变小,先端钝圆而具一小尖头,基部心脏形,边缘稍带波状或呈齿牙状,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密生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丛生,着生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厘米;花梗长3~7厘米,表面有浅沟,密生细柔毛;总苞球形,由多数覆瓦状排列之苞片组成,苞片披钊彬或线形,基部密接,先端延长而成针状,末端钩曲,着生多数简状两性花;花冠先端5浅裂,裂片呈狭长三角形,下部连合成筒状;雄蕊5,生在花冠筒内上部,与裂片互生,花丝分离,花药连合成筒,围绕在花柱四周;子房椭圆形,下位,1室,顶端圆盘状,盘上着生分离的白色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分叉。瘦果略呈弯曲之长倒卵形,灰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全国各地。一般为栽培品。

本植物的根(牛蒡根),茎叶(牛蒡茎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预防猩红热

取牛蒡子炒研成粉,过筛储存备用。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临床观察344例,发病者7名;服药后12天内未发病者,计327例,占98%。一般在接触后3日内服药预防效果较佳,6日后服药的预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触需重新再服1次。服药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2

本产品为菊科绿色植物牛蒡的果子。其性辛、苦,寒。归肺、肝胆经。作用为消防疏散风寒风热,宣肺透疹,祛毒利咽。用以风热感冒,咳嗽有痰,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疮疮毒。泡服:常见使用量6~12g。

1、牛蒡子用过多时候令人呼吸不畅。牛蒡子的主要成分牛蒡甙,历经药理学试验提醒可造成神经中枢激动,过多能致惊厥,吸气加速,进而抑止吸气。

2、牛蒡子用不对会加剧泄泻。牛蒡子含有油品,其性滑利,有导泻功效。如被用以气虚而大便溏泻者,则会加剧泄泻,因而气虚而大便溏泻者谨慎使用。

3、会造成 牛蒡子过敏症状人体出現不适感的病症。关键在服食牛蒡子后30分钟会出現胸闷气短、气短、头昏、呕吐、皮肤丘疹、血压降低,但它是极少数会产生的状况。

4、牛蒡子中所带有的牛蒡苷能造成蛙、小白鼠、兔强直性惊厥。吸气很弱,随便健身运动消退,最终转到麻木情况,这时心脏并未终止心搏。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第2张

生产副作用与副作用疫苗

1.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本产品成份牛蒡苷,药理学试验提醒可造成小动物神经中枢激动,过多能致惊厥,吸气加速,进而抑止吸气。

2.肠胃副作用:牛蒡子含有油品,其性滑利,有导泻功效。如被用以气虚而大便溏泻者,则会加剧泄泻。

3.过敏症状:吴树忠报导牛蒡子致过敏症状1例,病人女,45岁,患类风湿性心瓣膜病已5年,服中药材后主动病症明显改进。之后又因左胸闷痛不适感,并有咽痒、痰黏、便秘来诊,脉诊结代,遂守原方减掉桂枝、禄特科技,加牛蒡子15克泡服。吃药后约30分钟,时感胸闷气短、气短,并有喉咙堵塞感,随后头昏,呕吐,皮肤陆续出現丘疹,发痒难耐,即送医院门诊。体检:血压12/8千帕,脉率110次分。马上输氧,50%葡萄糖液40ml添加地塞【米松】5mg静注,30分钟后病症慢慢减轻。隔日又服原方,服后约三十分钟又出現所述反映,经抗过敏治疗后病症快速转好。病人未服别的药品及蛋白质类致敏食材。遂将原方拣去牛蒡子,再泡服后未出現过敏的症状。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3

服用牛蒡子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首先对牛蒡子来说,由于牛蒡子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气虚腹泻的患者服用之后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是我们服用牛蒡子的时候要注意的,容易导致产生腹泻的情况,同时如果痈疽已溃烂,不便秘的的患者忌用,这时候我们也是不适合服用牛蒡子的,这同样是大家服用牛蒡子需要小心的。而且如果有过敏性皮肤或者湿疹的患者服用之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这是大家对牛蒡子应该小心的。我们还要注意,由于牛蒡子性寒,孕妇服用之后对胎儿的发育不利,是大家服用牛蒡子必须要注意的。

牛蒡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第3张

由于牛蒡子是性寒的一种中药材,而且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还能润肠通便,对我们肠胃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而且牛蒡子主要可以治疗因热盛引起的喉咙肿痛,大便不畅的病症。如果我们有以上病症,可以短期食用牛蒡子,但是牛蒡子是不能长期服用的。因为牛蒡子本身性寒,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腹泻,所以大家应该对牛蒡子有了解,我们不能产期服用牛蒡子,不过合理的服用牛蒡子还是不错的。

牛蒡子对大家健康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可以利用牛蒡子来促进健康,但是在服用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大家应该小心,我们服用牛蒡子的时候是容易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盲目服用牛蒡子,大家应该谨慎对待。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