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很多人都是会喜欢蹲便的,但是新房子装修家里的卫生间不知道该选马桶还是蹲便好了,个人来看蹲便用习惯了,上大号会很从容,下面看看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1

一、蹲厕和坐厕,哪个更好?

上厕所可是人生第一大事,当你急匆匆跑到公共厕所,发现3个蹲厕已被占满,只剩下一个坐厕了,到底是等还是进呢?

1、蹲厕

优点:

·蹲着排便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研究证实,人在蹲位时腹压无明显增加,此时耻骨直肠肌放松,排便所需的直肠应变更小,有利于粪便排出;

·蹲厕蹲久了,我们的腿会感到酸麻,为了减少“痛苦”,很多人会选择速战速决,这样有利于减少如厕时间,降低痔疮发生率;

·人们去公共卫生时更喜欢选择蹲厕,是因为屁屁无需接触马桶圈,可以减少疾病感染的几率。

缺点: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膝关节本就脆弱,若是经常蹲厕,容易加重膝关节退变;

·当遇到便秘时,长时间蹲厕容易导致下肢血管神经受压,诱发或加重下肢神经血管病变;

·蹲厕的姿势很容易导致头晕、耳鸣,尤其是长时间蹲着再站起来,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眩晕、昏迷。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2、坐厕

优点:

·坐便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最大的优点是舒适性好,能够放松双腿,对于老年人是很好的选择;

·坐姿不会导致下肢神经血管受压,可避免下肢神经血管病变;

·长时间坐便也不会引起头晕、耳鸣,起来时也不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老年人更安全。

缺点:

·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坐着时肠道的通畅度降低,腹部压力降低,若是碰到排便不畅的情况,更难刺激肠道排泄;

·由于坐姿比较舒服,人们上厕所时会看看书、抽抽烟、玩玩手机,导致坐便时间延长,提高患痔疮的风险;

·坐便时皮肤直接与座圈接触,若是马桶上依附有细菌、寄生虫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对比下来,若是在公共卫生间,九叔更推荐选择蹲厕。如果只有坐厕,可以在马桶圈上垫一张安全纸,避免接触细菌。如若家里是马桶,排便时可以在脚下垫一张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这样可以增加腹压,有助于排便。

二、蜂蜜水、香蕉,到底能不能通便?

便秘是一种什么体验?前段时间,读者群里的一位朋友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经历,看得人屁股一紧:

“五一我跟男友在外面玩,突然一股屎意来临,于是找了一个环境挺好的公厕,准备解放一下。然而这坨便便有自己的想法,它堵在直肠里,死活出不来。我努力了30分钟,它还是丝毫不动。好的,我认了!男朋友还在外头等着,我只好与它妥协。

走在路上,我还能感觉到肛门堵塞感,不进不退,是真的贼难受!”

有屎拉不出,堪称人生最难受的时刻之一。网传蜂蜜水、香蕉能帮助通便,这些“妙方”是不是真的如此灵通?

·蜂蜜水

事实上,大部分人喝蜂蜜水的通便效果跟喝白开水没啥区别,部分人喝蜂蜜水能通便,是因为他们有“果糖不耐症”,喝完可引起腹泻。蜂蜜水主要成分是糖,若是糖尿病人饮用,很容易导致血糖大幅度提升。

·香蕉

吃香蕉并没有通便效果,若是吃到不成熟的香蕉,其中的鞣酸还使粪便干硬,导致便秘加重。“香蕉能通便”的说法源于膳食纤维,但实际上,香蕉的膳食纤维含量并不高,远比不上苹果、火龙果。

三、多吃2种天然“泻剂”,助你一便畅通

便秘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液体摄入过少,也可能是缺乏体力活动,或者是服用了某些药物,引起肠道紊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2方面下手,改善排便情况,减少便秘。

1、饮食上

首先,我们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调节肠道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每摄入1g小麦纤维,就能将肠道通过时间减少0.78小时。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指南也指出,每天摄入20-30g膳食纤维,可改善功能性便秘带来的肠道不适。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燕麦、海带、扁豆、西兰花、梗米、西芹、腐竹、苹果等。

其次,要多喝水。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000ml水,可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一旦身体缺水,大肠会更积极地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粪便就会变干变硬,导致排便困难。多喝水可使粪便变得光滑、柔软,更容易排泄。

2、改善排便习惯

人体机能调节时间也与排便相关。起床后站立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因此很多人有晨起排便的习惯。

另外,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蠕动,产生排便反射,也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 h内尝试排便。

健康的排便时间是5-10分钟,长时间的蹲厕、坐厕容易导致便秘的恶性循环,建议上厕所时不玩手机或干其他事。

坐厕和蹲厕各有利弊,说到底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你平时更喜欢哪种排便方式呢?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2

1、家里有几个卫生间?

家里有两个卫生间当然好说,公卫选择蹲厕会更卫生,好打扫,客人来你家做客看见是蹲便也会放轻松很多,主卫自己用马桶会更安心。

如果是一个卫生间的话,如果预算且面积足够,蹲便与淋浴区合并安装,马桶则安装在卫生间的中间,比较合适。淋浴区都不用额外装地漏,蹲厕就是天然的地漏,洗澡不怕积水。

如果面积小的话,那么建议装马桶会更合适,考虑到未来年纪越来越大,当然是坐着上厕所会更方便。只不过注意好马桶的清洁和消毒,购买一次性坐垫,就能消除掉卫生隐患。

用马桶上不出大号,可以自备抬脚凳,模拟蹲着上厕所的姿势,不错!

2、美观度方面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注重家里颜值的人,那么马桶自然是优雅大气,干净整洁的代表,蹲便在我们印象中确实是稍微土气了一些,这样的固有印象无法改变。

不过也有人能把蹲便设计得很干净大方的,大家可以多参考着来,不必为了区区的外表而放弃掉客观事实好用的蹲便。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第2张

3、实用性方面

讲完颜值也要看实用性,说实在蹲便会更具有多样性,第一用在淋浴区能取代地漏,第二在卫生间里清洗一些大物件时,比如盆、宠物和小宝宝洗澡,以及拖地出来的污物毛发,还有生活中各种的脏水,都能想都不想的丢进蹲便里,一股脑的冲下去不会堵塞。

换做马桶估计就没有这么大一个下水口方便,担心弄脏马桶或堵塞,想想就头疼,马桶没有蹲便耐操,比较精贵。说到价格,蹲便比马桶便宜,不过在安装上比较复杂,马桶安装较为简单,蹲便可能涉及到抬高地面。

4、卫生清洁方面

不得不说在卫生和清洁方面,蹲便是优于马桶的。马桶会与皮肤进行亲密接触,容易传染疾病,大家想想自己,出门在外是不是更喜欢蹲便而不是马桶,被大家坐过马桶宁愿憋着也不会去上,心理上会特别膈应。

蹲便结合淋浴区使用,不害怕被水淋湿,马桶的话淋湿了坐垫如果急着上厕所就比较棘手。

5、家里的常住人口情况

这一因素处于比较微小的影响力,因为从家庭方面考虑,马桶的优点会被逐渐放大,家里有老人家或是孕妇的,自然是优先选择马桶的,自家人一起使用马桶不会特别在意。

结合以上5个综合因素的选择,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有了正确答案。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如果家里是一个卫生间的话,马桶是优于蹲便的,在注重卫生的条件下,马桶可以借助凳子实现蹲下的姿势上大号,方便家里的老人和孕妇。

如果是多个卫生间,建议马桶蹲便两个都装上,这样让客人在家里上厕所会更安心,你打扫起来也会更方便。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3

蹲厕和坐厕,到底哪个更健康?

从舒适度上来看,由于蹲厕时,双脚完全着地,臀部下沉贴近脚踝,双腿会分开,在这种情况下,膝盖受压比较大,若蹲的时间比较长,血液循环容易受到阻碍,回流到上半身,尤其是脑部的血液会减少,容易头晕,还容易腿麻;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磨损。

坐厕的话,舒适度相对高一些,马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身体的重量,膝盖受压相对较小。

从安全角度上来看,蹲厕与坐厕都有一定的隐患,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如果长时间蹲厕或坐厕,都容易头晕,脑供血容易不足,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排便的顺畅度上来看,蹲厕更有利于排便,这跟人体的生理结构有关,肛直角越大,直肠越直,就越有利于排便,人处于蹲位时,肛直角可以达到100-110度,而坐着时,可能只有80-90度。

排便顺畅,就能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更有利于健康,如果经常排便费力,可能还容易引起便秘,所以从这点看,蹲厕更健康。

上厕所用蹲便器好还是马桶好 第3张

坐厕有一个缺点是蹲厕没有的,现在外面很多公共厕所都是坐厕,会被很多人使用,如果在你前面使用的人皮肤出现某种传染性问题了,那么你使用之后,可能会被传染上,不利于健康。

综合来说,可能蹲厕更好一些,不过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安装的马桶,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妙招,或能让你蹲马桶时能更好的排便:在马桶边放一个小凳子,如厕时将脚放上面,能加大肛直角的角度,有利于顺利排便,对于排便不畅的人来说更值得一试。

其实,大家与其纠结到底是坐厕好还是蹲厕好,养成好的排便习惯或许才是更好的,否则就算你的排便姿势正确,但排便习惯不好,一样存在隐患,排便时要注意什么呢?希望你都做对了。

要注意排便时间,一般来说,5分钟足够了,便秘的话可能要10分钟左右,但现在很多人上厕所都会玩手机,半小时可能才能出来,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还有的人有尿意或者便意时,经常憋着,最好不要经常憋尿和憋便,有感觉时就要及时上厕所。

想要排便更顺畅的话,就要改掉这些习惯,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常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多运动。

总的来说,蹲厕和坐厕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过综合来看,蹲厕或更好些,但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来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科学的如厕方法,改掉不良的排便习惯,才是有益健康的。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