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很多人都知道人际关系非常的重要,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关键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但是很多人把人脉的作用看得太重,因此与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下面小编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人脉的作用被夸大引起的问题。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1

我认识一个妹子,胸大腿长人美,工作起来还拼得不要命,早年做过牛逼媒体的记者,采访过一众大咖;后来转行做公关,每天打交道的,依然不是明星就是那些在我们看来,出现在新闻标题和段子语录里的人物。

有天晚上,大家在一块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有位哥们问:姐儿啊,你朋友圈里,最有钱的人是谁?

妹子想了想说:马云?

大家一阵惊呼:WHAT?我们只能在微博评论里叫爸爸,你居然有他的朋友圈?

妹子笑了笑:马云在我的朋友圈也没什么用啊,我们好早之前因为一次采访互加的微信,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句话都没说过。

哥们问:不能平时有事没事说个话吗?

妹子问:如果马云在你朋友圈里,你觉得能和他说什么呢?

一时间众人静默无语。

一起回去的时候,妹子跟我说:讲真,朋友圈里的人再牛逼,跟你都没啥关系,你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里的人。我朋友圈很多明星和老板们,除非有正式的工作需要交接,几乎没有任何私交,只有当你自己跟人家混到差不多的水平了,能平等对话,互相给对方提供资源和人脉,你的精神境界跟人家能聊到一块去,不然,人家根本不会浪费时间跟你打交道。

所谓人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价值的等价交换,它只发生在两个资源平等,利益诉求一致的人之间。

你有大笔资金,我有一个能投资回报率百分之多少以上的项目,我们认识一下,能够让双方都能得到更大利益。这才叫做有用的人脉。

而很多年轻人理解的,今天在某次分享论坛上加了一个互联网大神的微信,有机会问问他能不能帮我投个简历,事实上,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那不叫人脉,那叫做攀附和利用。大多时候还会被各种敷衍掉,人家跟你没有半点交情,凭什么无缘无故帮你呢?

有太多人,迷信人脉的作用,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如何认识有用的人”身上。

可是,如果你跟人打交道,只想着对方对自己有没有用,那么首先,自己也得成为一个对对方有用的人,否则,这段关系就很难维持下去。

当你还是一个小透明,没啥资深的背景和有用的资源值得让人跟你交换的时候,加了大神的微信,除了在朋友圈里给人点个赞,什么都做不了。

人脉的作用被夸大2

现代社会是否夸大了人际关系的的重要性?

关于现代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态度,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哈。因为我本人也曾经感受到过跟题主相同的感觉,平时在生活中周围的同学同事会很积极地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参加一些酒会或者交流会,为的就是能够多积攒一些人脉,以备不时之需。但等到我正在参与到这种社交活动中时,发现好像大家谈的话题只有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还有就是少数的共同话题,对于一些深入的情感和思想交流从不触及,所以也觉得很惊讶,为什么如此没有深度的交流会被提倡而且流行呢?我们真的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人脉吗?

后来,我带着疑问去翻阅了一些书籍还有问了一些过来人,他们的答复是这样的。

有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是这样说的:当你去一个交流会或者舞会的时候,当然不要想通过见一次面就能够将你对面的人变成自己可以使用的社会资源&人脉,甚至是朋友,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有一面之缘的人。但是,当你通过跟很多人的接触,你总会接触到一些可以继续交流下去的人,他们跟你的关系会不止于第一次的见面,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变成了你的潜在的人脉资源。因此,当你去社交的时候不应抱着第一次就交到朋友的期待去交流,更多的`时候你只是去打开一个机会,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则是后来应该努力的事情。

我感觉这个观点还是很能说服我的,当然,后来我也在想,即使是这样,那人际关系真的就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对我们生活,对我们获得幸福这么重要吗?

我的答案是:的确重要,但是或许被过于强调了。

首先,我先阐述一下为什么重要。

心理学上有两个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一个是沙利文的人格与人际关系理论,另一个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沙利文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人际关系是我们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翔平,1988)。我们对于自我人格的构建其实大部分来自于人际关系。起初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到后来上学后与同学的关系,再到进入社会与同事,伴侣的关系,这些大大小小的关系构成了我们人格的总和,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是谁,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原来人们认为,神经病是一种内在精神混乱导致的疾病,但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才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而且,人际关系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缓冲压力,抵御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由此,人们才越来越关注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正常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而相比沙利文只关注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的理论而言,马斯洛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人本主义的思想。马斯洛认为,一个人最高的人格状态是自我实现,即个人能够在现实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自我实现的十五个基本特征中,就包含有人际关系和谐(宋倩,2014)。因此,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自己,实现一番事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但是,一个人仅仅拥有和谐甚至极其有利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做到自我实现吗?

不是的。人际关系只是一枚硬币的一个正面,而反面上则刻着“独处”两个字。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人际关系被过分强调的原因。

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例,在自我实现者的十五个基本特征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叫“独处需要”(胡海鑫,2013)。这里的独处是指,一个人自己的意识与他人的意识不发生联结,无论一个人是否空间上远离人群。

关于独处的研究指出,独处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人类经验,具有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的功能。在认知上,独处的舒适程度与生活的幸福感及满意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当人在自己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感到越舒服,那么他对于生活的评价就会越高。除此之外,独处还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而在情绪上,Winnicott(1958)认为独处是个体情绪成熟的重要指标,即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的和自己相处,那么他在情绪控制管理的能力不会太差。而且,独处还是降低负面情绪,提高自尊的有效途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独处和创造力的研究发现,独处有助于促进人的创造力的激发。

当然,独处也分积极和消极两面:一般我们谈到独处时都会想到一个词叫“孤独”。但孤独其实仅仅只代表了独处消极的一面。关于独处的自我决定理论(Nicol,2005)认为,一个人可以因为低情感需求,不适应人际关系而选择独处,这是一种消极的独处,而一个人也可以因为自我修复的需要,独立思考的需要而选择独处,这是一种积极的独处。不同类型的独处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消极的独处与社交恐惧,回避和焦虑有关,而积极的独处则与自我悦纳,成长有关。

有些人喜欢社交,有些人喜欢独处。独处偏好更像是人的一种人格,不同的人对于独处的需求不同。但不置可否,独处是人对自我进行消化,接纳的重要途径。

那么关于强调关系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弗洛姆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有这样的论述:

人对于孤独的逃避,会使得他们过于强调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会使他们强迫自己进入一段并不如意的关系中。这段不健康的关系会束缚他们的自由,让他们做一些出乎个人意愿的事情。人们原本是为了自由而进行社交,最后却变成了逃避自由。

人际关系固然重要,是我们应对压力,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我们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却忘了另一面,往往会使人偏离自己原本的目的。我本人也见过很多因为孤独苟且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他们往往对彼此并不满意却无法离开对方,而这种共生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于幸福的追寻。可悲的是,人是一种会“适应”的动物,当我们受伤时,我们会慢慢没有这么痛,不是因为疼痛降低了,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当我们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呆了太久,就会忘记了它带给我们的伤痛,看不见它原本不合理的,阻碍着我们的地方。

有时候,偶尔的不适感和迷茫恰好是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实现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