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今日头条 >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2.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多肉植物有毒?多肉植物怎么会有毒呢,喜欢多肉植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是要多多注意一下哦,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少数多肉植物有毒,是哪种?

近年来,在国内外绿植界备受青睐的多肉植物,拥有饱满多汁的肥厚叶片,在园艺上又称多浆植物或多肉花卉,它们多数产于非洲、美洲、地中海沿岸、大西洋岛屿、马达加斯加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50多个科近万种植物,色彩和形态都极其丰富。而“暗藏杀机”的多肉植物,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能笼统地把所有多肉植物都视作“魔鬼”。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多肉植物里,仅大戟科和奇峰锦属的才有毒,例如大戟科的麒麟掌、龙骨、虎刺梅以及奇峰锦属的玉树等。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2张

有毒多肉植物会不会伤害心脏?

很多种类的多肉植物体内都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的黏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可以增强多肉植物的抗旱性。同时这种黏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然而,如果人接触了有毒多肉植物的这种汁液后,会引发一些中毒症状。例如,可能引发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瘙痒以及引起过敏等。

奇峰锦属的玉树

此外,奇峰锦属多肉的有毒物质也确实可以引起心脏方面的中毒症状,因为这些物种含有蟾蜍毒液和胆汁酸,是神经和肌肉的毒素,一旦过量摄入,可导致中毒,使人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严重中毒者可在发病后数小时死亡。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3张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代表在家里摆放多肉植物就会引发皮肤过敏或者伤害心脏。因为这些有毒物质是在汁液当中,并不会以气体的形式排出来。也不是说只要我一接触多肉植物就对心脏有害,或者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只有在这些多肉植物受到侵害破损后(例如被折断或掰开),我们接触了其破损处的汁液,才会引起皮肤瘙痒、肿痛等症状;而只有在摄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伤害到心脏。所以,如果我们只是对它做日常观赏,不随意触摸、玩弄,更不去品尝,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4张

如何避免多肉植物带来的伤害?

如果很不巧,家里恰好养了一株有毒的多肉植物,扔了又舍不得,这时该怎么办呢?

玉珠帘

①有毒的多肉植物大多有针刺,应该把它放在平时不易接触的地方,以免被扎伤后中毒。

②如果家里有儿童,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加留心。如果分不清自己买到的多肉是不是属于有毒的大戟科和奇峰锦属,又该如何预防呢?

白牡丹

1.多肉植物破损后,就会流出汁液,因而不要随意摘取多肉的花、叶、茎等,以免释放其体内的有毒物质。

2.平时在接触这些多肉后,要仔细清洗接触部位,防止有毒物质存留。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5张

千万不能随意取食多肉植物组织,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多肉植物组织和食物。

3.如果皮肤受伤破损了,此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多肉植物,倘若不小心接触了多肉植物,也不要用接触过的手揉眼睛。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6张

4.若出现中毒症状,需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就诊。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购买时就了解清楚,不要购买有毒的多肉植物品种。

海外代购多肉植物需谨慎

多肉植物为家居添彩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淘一族”选择通过网络从国外购买多肉植物。喜爱多肉植物并非坏事,但购买进口多肉植物时,一定要询问是否有检疫证明。因为没有经过风险评估和检疫的多肉植物,很可能带来以下多重安全风险: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7张

①多肉植物极易繁殖,如果保存不当或随意丢弃,可能带来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②多肉植物属于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植物,容易受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并易将有害微生物携带入境,可能有传带植物疫情的风险。

③多肉植物携带的土壤或栽培介质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会为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惊!你一直喜欢养的这种植物居然有毒! 第8张

因此,购买进口多肉植物,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商家,同时应保证多肉植物只在家中使用或在具有防疫条件的苗圃内隔离种植,不可以直接到农业生态系统内分散种植。

知力君觉得,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尽管有少数多肉植物确实有毒,但作为日常观赏摆放,只要多加注意,遵守操作规范,就不会引发中毒。

结语: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你一定对本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吧,小编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哦,同时也希望你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啦。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我们的可可女性网哦!

广告

今日头条
健康科普
医界要闻
曝光台
权威解读
聚焦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