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心脏分布图位置

心脏分布图位置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脏分布图位置,心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斜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有时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心的位置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下面是心脏分布图位置。

心脏分布图位置1

1、右心房占心脏的右部,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右心房的上方有上腔静脉口,后下方有下腔静脉口,全身的静脉血由此两口入右心房。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口缘有镰状的冠状窦瓣为界。心壁本身的静脉血由此入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的地方有一个出口,称右房室口,右心房的血液经此口流入右心室。

2、右心室占心脏的前部。有一个入口,即右房室口。有一个出口,即它上方的肺动脉口。右房室口的上缘上附着三块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当心室收缩时,挤压室内血液,血液冲击瓣膜。三尖瓣关闭,血液不倒入右心房。

右心室的前上方有肺动脉口,右心室的血液由此送入肺动脉。肺动脉口缘上有三块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半月瓣),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血液不倒流入右心室。

心脏分布图位置

3、左心房占心脏的后部。在其后壁上有四个入口,即肺静脉口,每侧各两个。由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新鲜血液,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有一个出口称左房室口,血液由左心房经此口流入左心室。

4、左心室占心脏的左后部,有一个入口,即左房室口,左心房的血液经左房室口入左心室。左房室口有二尖瓣,防止左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左心房。在左心室上方有一个出口,即主动脉口,左心室的血液经此口流入主动脉。

左心室承担着全身血液输送的功能,所以左心室的肌层较右心室的肌层发达约为右心室壁厚的三倍,左心室的主动脉口也有三个半月瓣,称为主动脉瓣。起着防止主动脉内的血液倒流入左心室的作用。

心脏分布图位置2

人体心脏的位置一般在人体胸腔内,也属于两肺之间偏左方,也会在乳房下面或者是人体左肋第5根肋骨中间,也属于横膈之上,两肺之间而偏左,属于大多数人群的心脏位置。只有个别人群的心脏位置可能会在右边,后面是食管以及脊椎骨,左侧属于左锁骨中线内侧。

心脏的大小跟自己的拳头一样,形状外似桃子,重量通常会在260克到500克左右。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可以向各个器官以及组织结构足够的血流量以及氧气摄入,也能为人体提供营养,从而维持人体正常运转。

心脏分布图位置 第2张

还能够帮助人体的尿酸、尿素或者是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多种代产物代谢掉。心脏通常分为四腔,有左心房和右心房,同时也包括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房通常跟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会跟主动脉相连,右心室跟肺动脉相连。

如果想要明确观察心脏的动态,一般可以选择心脏彩超检查或者是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观察心脏的跳跃。心脏疾病也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同时还包括心脏瓣膜病,或者是早博等,属于先天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后天发育导致。

心脏分布图位置3

概述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居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居身体正中线的右侧。

心的外形近似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体,尖指向左前下方,底朝向右后上方。成年男性正常心重约(284±50)g,女性约(258±49)g。

位置

心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斜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有时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心的位置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心的长轴自右肩斜向左肋下区,与身体正中线构成45°角。心底部被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心包返折缘所固定,心室部分则较活动。

心脏位置图

结构

心脏外部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叫作心包。心包和心脏表面之间的空隙叫作心包腔,腔内有少许淡黄色液体,在心脏跳动时起润滑作用。心的构造包括心纤维支架、心壁、心间隔。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又各分成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心在发育过程中出现沿心纵轴的轻度向左旋转,故左半心位于右半心的左后方。

心脏分布图位置 第3张

心脏结构图

右心房

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而腔大,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固有心房,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后部为腔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右角发育而成,两者之间以位于上、下腔静脉口前缘间,上下纵行于右心房表面的界沟为界。

在腔面,与界沟相对应纵行肌降起为界嵴,其横部起自上腔静脉口前内方的房间隔,横行向外至上腔静脉口前外面,移行于界嵴垂直部,后者与下腔静脉瓣相续。

心脏分布图位置 第4张

右心房结构图

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直接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软骨的后方,在胸骨旁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右心室前壁与胸廓相邻,介于右冠状沟、前室间沟、心右缘以及肺动脉口平面之间,构成胸肋面的大部分。右心室前壁较薄、只有左心室壁厚度的1/3,供应血管相对较少,通常是右心室手术的切口部位。

右心室结构图

左心房

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是四个心腔中最靠后的一个腔。前方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后方与食管相毗邻。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左心房亦可分为前部的左心耳和后部的左心房窦。

左心室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呈圆锥形,锥底被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所占据。左心室壁厚约是右室壁厚的3倍。左心室前壁介于前室间沟、左房室沟和左冠状动脉旋支的左缘支三者之间的区域内,血管较少,是左心室手术的入路部位。

在左心室各壁之间或室壁与乳头肌之间,常有一些游离于室腔的细索状结构,称左室条索或假腱索,多从室间隔至后乳头肌、左室前壁和前乳头肌,其内大都含有浦肯野纤维,为左束支分支。左心室肉柱较右心室细小,心壁肌肉最薄处为心尖处。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尖为界分为左后方的左心室流入道和右前方的流出道两部分。

心脏分布图位置 第5张

左心室结构图

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流动,同时还可参与内分泌,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

心的泵血功能

心脏是由心肌组织组成的'空腔器官,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主要是通过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引起心脏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心动周期与心率呈互为倒数的关系。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先收缩,心室再收缩,左右两侧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无论心房还是心室,舒张期都比收缩期持续时间长。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主要缩短舒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只持续0、1s即转为舒张,可使心室进一步充盈至25%,起初级泵作用,不仅增加心室的充盈量,还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心房收缩结束转为舒张后,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迅速升高,房室瓣关闭;此时半月瓣尚未开启,心室处于密闭状态,容积不变而室内压随着收缩急剧升高。

2、射血期:当心室的收缩导致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血液从心室喷射到主动脉,进入射血期。先是快速射血期,随着射血速度减慢,进入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收缩期完毕后转为舒张,随着心室舒张压力下降,半月瓣关闭,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发生变化。

2、充盈期:随着心肌的舒张,室内压进一步降低,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因心室的低压抽吸作用而快速充盈入心室。随着心室内充盈的血量增加,心房与心室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进入减慢充盈期。

心参与内分泌功能

心脏不仅是一个动力泵,而目还是一个调节机体循环、泌尿和水盐代谢等功能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它能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体如下:

心肌源性激素:由心肌细胞产生的循环激素和局部激素,包括心房钠尿肽、脑钠肽、内源性洋地黄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心肌生长因子等。

心、内膜及心包膜产生的激素:主要包括内皮舒张因子、内皮收缩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

心脏的神经递质:指支配心脏的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物质,包括儿茶酚胺、乙酰胆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酪氨酸、速激肽、血管活性肠肽、阿 片肽等。心脏内的神经递质不仅可直接控制心肌和冠状血管的舒缩功能,亦可调节心源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彼此相互作用,精密地调节心血管功能。

心脏分布图位置 第6张

异常

心脏增大

心脏病中各房室大小的改变各异,心脏各房室增大,使心脏失去正常形态,常分为三型。

二尖瓣型:心影呈梨形,肺动脉段凸出,左心缘圆隆,主动脉结缩小或无改变,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

主动脉型:心影呈马靴形,左心缘下段向左扩展。隆突,心尖向左下移位,主动脉结增宽、迂曲。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缩窄等疾病。

普大型:心脏向两侧均匀或不均匀增大,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结可无改变,常见于心包积液、心肌炎、全心衰竭等疾病。

心包异常

心包积液: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有少量液体,如液体量超过50mL,即为心包积液。X线检查可显示中量以上积液,表现为心影向两侧增大,状如烧瓶,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CT可显示少量积液,表现为心包腔增宽,腔内液体多呈水样密度。

心包增厚:X线平片可见心缘异常,上腔静脉增宽和肺淤血等征象,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超声、CT和MRI均可直接显示增厚的心包,厚度在4mm以上,重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心室舒张功能受限。

心包钙化:X线检查可见蛋壳样钙化包绕心影,CT表现为心包区线样或蛋壳样均匀高密度影,边缘清晰。MRI表现为线条样无信号或低信号区。钙化广泛时伴有腔静脉扩张、心房扩大和心室舒张功能受限等。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