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健康资讯 >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9.2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你经常登录社交网络,不停查看各种更新信息吗?或者你只是偶尔在上面发发帖子?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普通用户的2.7倍。

这项新的研究考察了年轻人常用的各社交网络,跟踪调查了1787个年龄在19-32岁之间的用户。他们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61分钟;平均每周访问社交媒体网站的次数是30次。同样,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多的年轻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少的年轻人高出1.7倍。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第2张

因为这一研究为横断研究,所以它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研究者称。“研究结果也可能解释为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更有可能通过社交媒体来填补生活的空白。”

反过来说,暴露在社交媒体之下也有可能引发抑郁,而抑郁有可能会让人们更想使用社交媒体,如此循环往复。

社交媒体是如何将人引向“抑郁”的?

1、长期暴露在高度理想化的社交媒体之下,有可能会让人们产生嫉妒感,同时也会扭曲人们的信念:其他人比自己生活的更开心,他们拥有更成功的生活,比较之下我的生活糟糕透了。

2、参与到社交媒体上一些没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中,会让人们产生“浪费时间”的感觉,因此会诱发人们的消极情绪。

3、社会媒体会刺激“网络成瘾”的形成,而网络成瘾与抑郁密切相关。

4、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太多时间会增加遭受网络欺凌或其他消极的人际交互模式(如:流言、诽谤等等),这些消极的交互模式会导致抑郁的感觉产生。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第3张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成因1虚荣心作祟

典型案例:支付宝晒账单、朋友圈晒步数

人际交往中常会出现攀比现象,比利益的差异、比身份的差异、比名誉的差异。一般来说人与人的差异小时、相对公平时的攀比会减弱;如果人与人的差异过大,攀比的可能性也会缩小。只有当人际间的旗鼓相当,实力悬殊不大时,攀比的可能性会加大,系数会提高。“我的花样生活”——2015年度支付宝个人账单活动远不及“我和微信的故事”火热,因为晒账单直接与金钱挂钩。也许你只是想分享一下财务使用情况,可能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在秀优越,会遭到抵触。微信的数据分享使此次分享的差异化缩小,成为人人都能以此“炫耀”的一个关键点,使得这次活动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一场运动。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第4张

成因2信息不对等

典型案例:“今天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生日”

“今天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的生日,只要把这个消息发给两个群,就能升4级,我已经试过了,10秒钟就能升4级,不相信也要试试,反正没坏处。”这段话是不是很熟悉?

你的一些常识,可能对于一些身边的朋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转发的动机在于是否有价值,而不是是否绝对正确或是否有效。所以很多缺乏互联网基本常识的人都不会去求证这件事情,直接进行转发。但是更多的是出于对朋友们好心,这类人群中年人群占据大多数。

沉迷这些?!你“被抑郁”了吗? 第5张

成因3好奇害死猫

典型案例:做朋友圈测试信息被泄露

“测一测你的前世是谁”“测一测2016年你的时运”“测一测你未来的身价是多少”……微信朋友圈里的这些测试游戏您一定不陌生,很多人出于好奇会进行测试。虽然测试结果并不可信,但因操作简单且有趣,身边很多朋友都乐意玩。殊不知,这些看似有趣的测试游戏其实暗藏玄机,很有可能会窃取测试者的个人信息。

所以,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微信朋友圈里的任何游戏都要小心,尽量不要填写个人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以防个人信息泄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畏烦扰。

杭州宝善堂医院专家提示:如若发现精神心理问题,请尽快到医院及时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广告

孕育探秘
时尚女性
男人视觉
保健图库
身体探秘
医学纵览
病态视觉
美女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