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7.5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作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拜师礼”,它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下面看看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1

古代的拜师礼,过程比较繁复,由此也可见古人对拜师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在来看,拜师礼大致分为这五个步骤——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因此,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学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盥洗礼

第二步,学生会在先生的带领之下,行盥洗礼,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洗净。

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也是表示对拜师的诚意和尊重。

叩首礼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学生举行拜师礼之前,要先跪拜至圣先师孔子先生,双膝跪地,九叩首。其次是拜先生,双膝跪地,三叩首,献上投师帖子。

这是对于先师和先生的敬重,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

赠送六礼束脩

在行完叩首礼之后,古代的拜师礼之中,学生还需要赠礼,以表心意。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孔夫子就曾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意思为弟子拿着肉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父,自己也一定会传授知识的,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即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六礼束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称为“贽见礼”。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也可以以物代替。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可用“茶”和“炭”代替。

老师在收下束脩后,并回赠《论语》、葱(聪慧)、芹菜(勤奋)等礼物。同时带领学子齐颂《大学首章》,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吉时献茶,先生训示

除了向先生敬献礼物之外,学生们还要选择吉时,向先生跪拜献茶,以表自己的敬畏之心。

先生则会对学生进行训话,训话内容为宣布门规及赐名,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告诫道德规范,并表达自身对学生的美好希冀等。这一系列的.步骤做完,学生们才算真正的完成拜师礼。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2

虽然古代学制不规律,开学时间也不固定,但无论古今,教育都是中国家长的头等大事,古代家长们要操心的事儿,一点也不比现代的少。

在小孩入学前,拜请老师是家长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因为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像官学那样,有朝廷指派老师,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得去官学,所以私塾在民间便起到了一定的学堂作用。但私塾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家境不错者可聘请教师到家中,为族人子弟教书;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则是乡里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借助寺庙、祠堂等场所,请老师来授课。

古人送小孩去读书,大多是在四岁至七岁,称为“开书”“破学”或“破蒙”。进入学堂之前,家人要先给小孩置办学习用品,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配备书童等服务人员。《红楼梦》记载贾宝玉读书的时候,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一应俱全,另有四个小书童陪伴和年长者在旁边看护。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 第2张

一切准备妥当后,入学当天,讲究的家长们还会特意为孩子准备以下四样早餐: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拌葱和两个红鸡蛋,寓意“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和“连中双元”。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一环:开学礼,古又称“入泮”。因周代诸侯所建的学校前设立有半圆形的池,每位新来的学生都要跨过这道池水才能去拜见孔子和老师,所以时人名称为“泮水”,学校即“泮宫”,入学礼也就被称为了“入泮礼”。

中国古代最注重“礼”,“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并根据《礼记》和《弟子规》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拜师礼启蒙礼还有哪些礼3

中国古代有哪些礼节

1、“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

“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2、“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3、“袒臂礼”。

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4、“虚左礼”。

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5、唱诺。

地位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

6、“稽首(qǐ shǒu)

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7、长揖

长揖,是指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

8、拱手礼

与其相似的礼仪称作揖,是中国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