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5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总结出来的,以下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及相关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1

记得上小学时候用的新华字典封底有一首歌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那时候我们语文老师教我们唱过,现在我都隐隐还记得那旋律不过我唱不出来了。在当时不可感知确切的温度,更没有未卜先知的天气预报的情况下,老祖宗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细微的变化把农事和气候完美结合起来,两千多年的经验总结出这“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古代农历的补偿,农历和二十四节气二者相互配合指导农事生产。

二十四节气——秋分

单看它们的名称都好像是出自诗词歌赋。惊蛰,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地底下的动物,冬眠结束了,春天已到,动物们开始活跃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谷雨,雨水在增多,谷物开始在雨水中茁长生长;雨水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

二十四节气——芒种

增多,利于谷类生长;小满,谷物、麦类作物结的籽开始饱满,是小满,所以还未成熟;芒种,麦类作物成熟;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渐凉爽;寒露,秋季开始,露水有寒意,气温比白露时

二十四节气——冬至

候更低,天气更冷......就是因为有这么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劳动人民才“冷暖自知”似乎一支气温计时刻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农事活动,这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体现。不只是

二十四节气——大雪

在农业生产上运用到二十四节气,历代文人骚客也把二十四节气融入诗歌中,这样本身就有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名更加有诗情画意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调。

二十四节气——小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下了“清明”时节的伤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出了思乡之感;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写出了田园风光之美;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是雨水之时的生机勃勃气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热闹的夏晚;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才是寒露的萧条寂寞;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二十四节气——雨水

江雪在“大雪”中垂钓的孤独而高远......气节的变化,季节的更替正好融合人们的思绪,总觉得二十四节气不光是为人们农业生产创造,用来表达情感似乎也很恰当。我不喜欢大半年都处在炎热时期的华南,也不喜欢北方的极度寒冷,还是华中到华东这一纬度气候是我最喜欢的,或许是我觉得这一带四季长短均匀罢了!

二十四节气——惊蛰

不过到今天如此发达的科技面前,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上的运用似乎越来越少了,我们可以在秋冬季享受春夏季的果蔬,在夏季也能吃到冬季的蔬菜。空调让我们感受不到“大暑”的“暑”,气候变暖“露”和“霜”也逐渐少见了,冷暖却不自知。如今二十四节气实用功能并不大,饶是如此,我们也不能对它弃之不顾这

二十四节气——立秋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积累,是我国又一重要文化遗产,必须要我们传承下去,于是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2

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芒种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小暑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故此称之为白露。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 第2张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时节,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3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介绍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时段。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介绍——雨水节气的由来及气候特点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可能带来损害。而湿暖的天气也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们在这个节气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和相关的养生工作。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介绍 第3张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