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9.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核桃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核桃的,其中核桃去皮是有方法的,下面小编分享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一起来看下吧。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1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中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核桃的药用价值主要集中在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

但是核桃去壳后,核桃仁的表面有一层褐色的皮,这层皮带有苦味,不喜欢苦味的朋友们可能在搜寻着核桃仁去皮的.方法,现在我们教你核桃仁去皮小妙招。

1、最简便方法是将核桃肉放开水中浸泡,随后用竹签剔,这样能轻易地将衣成片揭下。若在开水中放些盐,效果更好。

2、将核桃置于锅内,大火蒸10分钟,立即放入冷水中浸3分钟,捞出逐个去壳,便得完整果仁,再将果仁放入开水中烫4分钟,用手轻轻一捻,皮即脱落。

需要提醒的是,核桃的适宜食用量为每天5-6个,约20-30克核桃仁。而阴虚火旺者、大便溏泄者、吐血者、出鼻血者应少食或禁食核桃仁。

核桃仁怎么保存

首先尽量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不要用密封袋装、最好使用布袋、麻袋或其他的透风较好的袋子。

其次用透风较好的袋子装是为了防止核桃的干度不够时利用透风较好的袋子有效快速的散发、吸收湿气和水分,从而更好的保持核桃的干度、防止其回潮、发霉。

最后建议核桃还是不要剥开比较好,带壳保存的久点。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

关于核桃的保质期:

1、核桃油,普通加工核桃油保持期为3个月,核桃精炼油保持期为12个月。

2、核桃仁,保持期为6个月。

3、核桃干果冷藏保持期为10个月。

4、核桃鲜果(湿核桃)保持期为15天。

5、青皮核桃保持期为1个月。

核桃仁怎么吃

核桃可以整个食用,也可以切碎或磨碎食用,生食或烤熟食用均可。核桃通常被当作零食和小吃,在西式烹饪中也会用于制作甜点。核桃仁有卓着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核桃仁饼具有补肾温肺的功效,还有润肠通便的效果;人参核桃汤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肺益肾和平定喘逆的功效。

同大多数食材一样,不同人吃核桃能吃出不同的效果。大部分人把核桃当零食吃,还有入菜的,煲汤的,煮粥的。那怎样的人,适合怎样的吃法呢?

1、核桃浆:

有的小孩儿会觉得核桃很无味,而且有点涩,口感不太好。但作为家长当然是希望小孩儿能补充到足够的营养。这时候,就可以把核桃打成浆,可以当水喝,也可以和面的时候加进去,这种核桃浆纯天然无添加,可以补脑健脑,又保证了小孩儿的营养吸收。

2、核桃养胃粥:

不主张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吃硬核桃,比如直接生吃、或者超市买的椒盐核桃等,用核桃+山药+大米煮成粥,常喝这款粥除了补充核桃里的营养之外,对胃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3、核桃助眠粥:

平时睡不好觉的时候,可以用核桃+小米+百合+杏仁熬粥,这款粥实际热能不多,所以不用担心会发胖的问题。

4、米醋泡核桃仁:

直接用米醋(一般不用白醋)可以软化血管、降脂,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玻而且提醒老年人应当适当吃坚果,可以有效地养护大脑、降低血脂。

5、红糖核桃卧鸡蛋

产妇生完孩子,奶水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大约100克山核桃仁,大概就一小捧,加两大勺红糖,放锅里煮20分钟,再打一个鸡蛋,常喝这个糖水可以帮助产妇很好地下奶。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2

核桃仁如何去皮

1、开水浸泡

平时想把核桃仁的表皮去除,得到里面洁白的果肉,最好的方法是把核桃仁放在开水中浸泡,浸泡的时候可以放手量食用盐,泡制时间应该在1到2小时之间,泡好以后取出用家里的牙签,把它表面的薄皮揭开,再用手轻轻一撕就能去掉。

核桃仁去皮的妙招有哪学 第2张

2、高温蒸制

核桃仁平时去,平时还可以直接把它放到蒸锅中,用高温蒸制,再开锅以后再蒸十分钟,然后取出把蒸好以后的核桃仁直接放入冷水中,一分钟以后取出再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核桃仁表面的表皮就会萎缩,这时用手轻轻一捻,就能把表皮去掉。

3、微波处理

现在很多人家中都有微波炉,它是一种很方便的家用电器,平时再给核桃仁去皮时,也可以借助这种家用电器,可以把它放在专用烤盘装,用微波加热三分钟,取出以后翻面儿,再重新加热三分钟,这时核桃仁儿就能烤熟,取出以后等温度适宜时,用手轻轻一捻,它的表皮就能去掉。

4、风干处理

平时人们把核桃的外壳去掉以后,先别急着吃里得到的核桃仁,可以把它放到通风的环境中晾几天,这时核桃仁的果肉就会脱水缩小,它与表皮之间会产生松动,这时再用牙签一挑,表皮就能脱落。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