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7.1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带领的团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科学规律提高水稻产量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1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同日9时38分,湖南省农科院主办袁隆平院士追思礼,展开对老先生的深情怀念,并分享近期科研成果进展。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上,科学家们深情追忆与先生的过往

作为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研究员追忆了恩师的崇高风范和治学精神。他说,袁隆平从1960年7月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开始杂交水稻探索,到2021年5月仙逝,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整整60余年,其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

杂交水稻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即“三系法”“两系法”和超级杂交水稻,俗称杂交水稻的三大战役。他有幸跟随袁隆平参与了第二和第三大战役,从恩师身上学到很多,例如爱党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协作精神等等,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恩师的创新精神对他影响最深,也引领着他从一位杂交水稻小兵成长为杂交水稻干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

水稻分子遗传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院士,在年轻时就认识袁隆平先生,并接受过他很多帮助。他说,袁先生一生为稻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奋斗,不仅为在中国土地上践行着消除饥饿的誓言,更为世界粮食供给播撒智慧。而袁先生对农业研究后辈的谆谆教诲,让许多人终身受益。为此,钱院士讲了个小故事:4年前,袁先生问他最近在干什么,自己笑着说很累、干不动了。袁先生问他多大年龄,他说55岁,袁先生说:“人到55,犹如出山虎!”听罢备受鼓舞的钱院士,当即请袁先生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至今,这张纸条仍放在他的书房里。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第2张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一边回忆和描述劣年着5月24日那天,大人们带着孩子,老百姓自发地参加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的场景,一边感叹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这么一种现象了。袁先生为什么值得我们报前将这么去怀念和尊敬?胡院士说,因为袁先生是科学家精神最好的践行者,值得好好学习。特别是他能够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顶住压力发明杂交水稻,并且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这对于年轻的一代科研人员来说成参批意义非常重大。

87岁高龄的戴景瑞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专家,由于工作原因且有共同语言,他曾与袁隆平交往了50多年。在戴院士看来,袁隆平的贡献有四点:一是无私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袁先生把他发现的雄性不育的材料分发给全国的水稻育种很多单位,组成全国大协作的攻关团队;二是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袁先生不但在产量上不断攻克难关,而且在杂交稻的`品质上也不断有所改进;三是让杂交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四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袁先生躬身实践,以田野为家、以水稻为伴,终生为水稻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2

今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湖南农科院为袁隆平院士举办追思礼,会场上的U型大屏幕展现了袁隆平在攻关杂交水稻工作中的感人场面及获得的荣誉。各地群众赶来送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长沙市各界代表纷纷前来哀思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第3张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 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他和团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科学规律提高水稻产量的科学家。通过无数次试验失败,他和团队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食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他的研究成果在获得确认后,1976年起,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使得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升。袁隆平院士用一生追求“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伟大目标,他带领团队在原有的成果基础上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通过不懈努力,他让水稻的亩产量不断创下新的记录。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第4张

2021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人生的最后时刻还不忘关心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对于新的攻关项目,他一直挂念在心。他的学生不负众望,接过他的“衣钵”,继续在杂交水稻科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2021年9月28日,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了超高产新成果,在四川省米易县种植的“三优2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085.99公斤。10月17日,在湖南衡阳县种植的“三优1号”双季稻周年亩产达到1603.9公斤。10月2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结果为1586.86公斤,也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

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亩产量不断创出最高纪录。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3

袁老走了,

杂交水稻事业仍在向前

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 续向前,捷讯频传。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 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作为中稻种植的超高产收成,平均亩产为1085.99公斤。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稻“三优1号”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测产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得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新纪录——双季稻周年亩产1603.9公斤。

袁隆平院士今日于长沙下葬 第5张

10月17日,湖南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图为工作人员和机器在田间劳作。杨华峰 摄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结果为1586.86公斤,也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创造了当地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此外,耐盐碱水稻在广东江门淡咸水地种植,达到亩产501.2公斤/亩;今年还选育出了多个镉低积累水稻新材料,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传奇始于大地,论文写在大地,更多的丰收将回馈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让它成为现实。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