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4.9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医保是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我们参加的社保中都包含有医保,医保是我们社保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就医费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下面来看看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1

医保内药品的分类 社保是“保而不包”的,社保报销的药物分为三类:甲类药、乙类药和丙类药

1.甲类药: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甲类药在临床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安全性略低,因此被标红色警示(红底白色OTC标志)。甲类药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100%报销的

2. 乙类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 、疗效好、比甲类目录中的同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乙类药在临床使用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副作用小,因此被标为绿色(绿底白色OTC标志)。乙类药包含的器材和药品医保可以报销70%~90%,剩余的部分由个人自付,乙类药在册名录是817种。

3.丙类药:有保健品类,高档药,新研制的药,医保不予报销的,全部都需要自付。丙类药国产有18万多种,进口将近9千种,加在一起超过19万种。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1、报销限额:一个自然年度内发生的普通门诊急诊费用在职人员累计超过2000元,2000元以上的部分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50%,个人自付50%。退休人员累计超过1300元,1300元以上的`部分布满70周岁的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70周岁以上的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80%,个人自付20%。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

2、就医管理:普通门诊,急诊费用个人现金支付,发生的医疗费用要符合医疗保险三大目录库的范围,外购药品时要先在定点医院开具专用处方并加盖医疗保险外购专用章,再到定点药店购药。

3、报销流程: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超过起付标准,参保人员将单据交到单位或社保所,单位或社保所将单据录入企业版,将电子信息及单据申报到医保中心。医保中心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结算,支付工作。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2

医保报销额度有上限吗?

医保报销额度是有上限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分为两类,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两类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的限额,不是指每次住院有金额限制,而是以自然年度为单位进行限制。在我国关于医疗保险报销的限额各地有各地的规定,全国并不统一。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门诊年度报销上限:20000元。

起付线:在职人员1800元,报销比例:70%起。退休人员1300元,报销比例:85%起。

住院年度报销上限:30万元。

起付线:不分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第一次住院1300元起,报销比例:85%起。第二次住院,650元起,报销比例:85%起。

重大疾病: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一年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分段计算,累加支付。5万以下,报销比例50%起,5万以上,报销比例60%起,上不封顶。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第2张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门诊年度报销上限:3000元。

起付线:一级医院100元起,报销比例55%。二级及以上医院550元起,报销比例:50%起。

住院:20万元。

起付线:儿童150元起,成人300元起,报销比例75%起。

备注:上述费用中不包含不计入医保内的费用,如自费、自付费用。还有,挂号费(医事服务费)不计入起付线和封顶线。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3

出院后已结账还能医保报销吗?

一般医保在出院之后就直接进行报销,患者只需要支付剩余的医疗费用即可,如果在出院结算时忘记用医保报销了,也不用着急,只要保留相关的证明材料,带着医院出具的正式票据、医疗诊断书、用药详单、社会保障卡或医疗卡到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窗口进行报销,就可以报销剩余医疗费用。

医保报销比例甲类乙类丙类 第3张

二、需要些什么材料+流程:

报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需准备的材料:

(一)医保报销材料:

1、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的原件;

2、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

3、门诊病历、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等就医资料原件;

4、财政、税务统一医疗机构门诊收费收据原件;

5、医院电脑打印的门诊费用明细清单或医生开具处方的付方原件;

6、定点药店:税务商品报销统一票据及电脑打印清单原件;

7、如果是代人办理则需要提供办理人身份证原件。

相关流程:

1、带齐以上资料到当地社保中心相关部门申请办理,经审核,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即时办理。

2、申请人办理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时,先扣除本社保年度内划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金额,再核定应报销金额。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