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生育险是我们社保的基本险种,由来生育险后,许多家庭的生养负担就会减轻很多,所以有生育计划的家庭一定要注意购买生育险。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看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1

1. 生育险最大的新规就是生育险和医疗保险正式合并了,合并之后并不会对生育险的报销造成什么影响,主要就是简化了参保流程,也不会增加缴费的负担。两个保险合并之后,产前检查费不再单独报销,可以和普通医疗费用一同报销,结算的标准和医保标准是一样的。而且有社保卡的产妇出院结算时也可以直接刷社保卡,从社保卡中扣除生育医疗费用。

2. 生育险和医疗险合并之后,职工基本医保的单位缴费比例为10.5%,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率不变还是2%。此外,还有多地提高了医疗费用待遇。比如说北京,产前检查支付标准由每人1400提高至3000元;住院分娩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剖宫产为4400元提高至5800元;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由270元提高至770元。不过不同的地方具体政策有所不同。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2021年生孩子报销新规定

1. 生育险报销包括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手续费用,报销比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女方生育险可报75%,男方生育险可报50%,只能报一方,这一点是很值得大家注意的;

2.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一般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规定的假期天数,所以不同单位的生育津贴也是有区别的;

3. 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仅限女方生育保险享受。

4. 如果是剖腹产生孩子的,那么报销比例为报销起付线为2000元,如果医疗费用介于2000元~7000之间的,那么按45%报销,如果医疗费用大于7000的,那么按65%报销。

5. 顺产生的孩子,那么报销比例为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补助300元,但是在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补助450元。

6.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在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药物的费用是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乙类药物则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所以生育时要注意这一点的区分。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2

生育险交多久可以报销

1、参保人必须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并且在生育一个月前还在缴纳社保,才能报销国家规定标准的100%;

2、如果连续缴纳满6个月不满12个月,可以按照定额标准的30%支付;

3、如果参保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满6个月是不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第2张

生育险报销流程

1、办理报销手续:在产后3个月内持所需材料前往当地生育保险办理窗口申请。

2、进行待遇申报: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待遇申报。

3、等待有关部门审核:符合生育保险报销待遇申领条,将会通过社保卡或其他方式将报销费用转到参保人账户中。

总的来说,生育险需要缴纳满12个月,才能按照100%的.标准报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对于生育险的报销规定也有所不同,具体情况以当地的政策为准,大家可以到当地的社保中心咨询。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3

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

1、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业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

2、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3、女职工依法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4、生育保险政策强调,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也就是说,生育津贴不会低于单位平均工资标准。假如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35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其中的1000元差额需要用人单位补足。

生育险2021年新规定 第3张

生育保险待遇

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

2、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3、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计发。生育保险金=生育津贴+医疗补助金。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