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9.0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现实的职场招聘中,性别、年龄、地域甚至口音等各类歧视无处不在。消除职业歧视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1

近年来,一些奇葩问题被写进一些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比如恋爱经历、三围、星座、婚育计划等。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奇葩招聘背后反映的是就业歧视。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因此,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职业规划、性格特点等应该告知公司,但对于与劳动合同不直接相关的信息问题,求职过程中劳动者有权拒绝。

现实的职场招聘中,性别、年龄、地域甚至口音等各类歧视无处不在。

性别歧视

今年6月,有人爆料称,泡泡玛特面试单要求填写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且仅限女性。随后,泡泡玛特公司针对其公司面试让女性求职者填生育计划向公众道歉。

面对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面试时被问及是否有生育三胎的计划,是妥妥的性别歧视。

年龄歧视

除了性别歧视,目前年龄歧视也普遍存在,一般都是针对35岁以上人群。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中,你会发现基本都存在类似的35岁以下的条件限制。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地域歧视

7月3日,河南女孩小闫收到了某公司回复的不适合此岗位的通知,在不合适的原因一栏竟然写着“河南人”三个字。对于该公司的地域歧视行为,小闫提起了诉讼。11月26日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法院当庭宣判被告该公司向原告小闫赔偿精神损失费9000元,公证维权费1000元,口头赔礼道歉,并在《法制日报》书面向小闫赔礼道歉。

网友们纷纷对各类奇葩面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网友一:就差直接问,会不会一入职就结婚生孩子了 这还不是某些人太作了,结果殃及整个女性,入职了就直接三年生俩娃,公司还花钱养着。哺乳期一结束就直接辞职了。

网友二:不能一味拿企业说事,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要想彻底改变不良风气,就要出台政策去弥补企业招聘女性或者大龄员工的导致的损失。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第2张

网友三:有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人问题,可能只是让你放松下来别太紧张。同时也在观察你的表达能力以及在描述事实时的.表现,以便后面谈与业务相关的问题时,判断你的表述和本意是否一致。

网友四:年龄、学历、家庭背景、婚姻/恋爱状况等歧视。很多所谓的HR高高在上,故意问一些很私人的问题,故意刁难求职者,很不尊重求职者,你也只不过是个打工人,打工人为何要为难打工人?

网友五:要求其他企业之前,先把公务员尤其是事业单位招聘,35岁以下等条件,各种限制取消吧。

小编针对此事,在问卷网上做了一个调查,通过样本收集服务收集到1021份数据,具体如下: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第3张

调查显示,60.43%的受访者在面试时遭遇过歧视,39.57%的受访者没有在面试时遭遇过歧视。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第4张

另外,针对“你认为现在招聘中,哪种歧视最普遍”的问题时,40.45%的受访者认为性别歧视最普遍,34.08%的受访者认为年龄歧视最普遍,25.47%的受访者认为地域歧视最普遍。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2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在工作权利部分提到,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政策,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

向就业歧视宣战,消除职业歧视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却对用人单位加强公共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呼吁,更需要完善具备操作性的法律制度设计、执行程序设计,以引导就业市场朝着规范性、有序性的方向发展,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在工作权利部分提到,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政策,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具体措施包括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之中;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着力帮扶生育后再就业妇女、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等。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第5张

就业是人权的重要部分,就业公平也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毋庸讳言,就业歧视侵害的不仅是个人的公平就业机会,也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经济秩序。生存权是维护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实现生存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平等就业权也是人权体系的重心与精髓所在。

纵观当前就业歧视现象,所涉及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健康与相貌排斥为显性的“先赋歧视”、以女性角色排斥为特征的“性别歧视”、以学历层次与学校身份为中心的“学缘歧视”、以专业名称审核为门槛的专业“资格歧视”、以35岁为条件限制的“年龄歧视”等。

不容忽视的是,就业歧视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接连不断,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明目张胆地在招聘公告中限制特定人群报考。在整个社会反就业歧视的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就业歧视类别也在逐步扩大,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

一者,法律规定对就业歧视的界定与约束需要更加细化。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对就业歧视的规定都是概括性、原则性的话语——“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也没有将“户籍、地域、相貌、身份、健康、年龄、外貌”等客观存在的歧视类型纳入法律限定的范畴之内。有人认为,歧视是道德问题,但是当歧视行为侵犯了公民法定权利,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在国内一些招聘场合,很多歧视行为尚未得到有效约束,有的歧视性言论堂而皇之地出现,面试官甚至还会设置一些“陷阱式”问题,形成对特定人群的“隐蔽性歧视”。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相关条款多具权利宣示性和宏观原则性,对就业歧视的界定相对模糊。而用人单位如果随意设置招聘条件,很可能导致各种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化。

就业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奇葩招聘 第6张

二者,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歧视的违法成本。

对就业歧视的行为应当设定一定的行政处罚,并由相应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如罚款、责令整改、关闭与吊销营业执照等。例如,今年3月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违法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最高可处以3万元的罚款。加大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既要责令其纠正错误做法,也要视情节轻重予以惩戒,同时可责令违法单位对受到侵害的求职者进行补偿。

三者,公共部门和社会要不断降低求职者受歧视的维权成本。

一个普遍的社会倡导是,当年轻人遭到就业歧视的时候,应当懂得拿起法律武器,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在不少时候,不是年轻人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而是由于刚工作的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经济能力有限,就业歧视诉讼不仅举证难,也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不少年轻人甚至直接放弃诉讼权利。因此,不能将反就业歧视的任务完全交给劳动者自己,更应该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与纠纷处理机制,完善公益诉讼和快速处理机制,畅通纠纷解决渠道。

向就业歧视宣战,消除职业歧视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应当发挥破除就业歧视的带头作用,民营企业也应切实承担起反就业歧视的义务,除却对用人单位加强公共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呼吁,更需要完善具备操作性的法律制度设计、执行程序设计,以引导就业市场朝着规范性、有序性的方向发展,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