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3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今天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共评选出275个项目。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1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记者了解到,自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共有吴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两位摘得至高荣誉的科学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他还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飞机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多项发展建议,从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层面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直升机等多项武器装备发展建议,从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提出了军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轰炸机等一些技术群的发展建议,围绕航空强国等战略提出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具有深厚的为国为民情怀,矢志建堆报国。他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第2张

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王大中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2

今天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5个项目(人选、组织),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8人、1个组织。2020年授奖总数比2019年减少33项(人)。

虽然全国提名数量日益增多,授奖数量却日趋减少,但是上海获奖的 “硬实力”明显提升。2020年度,上海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上,分别拔得头筹——牵头获得4项一等奖,占全国的17.39%。这是2000年以来,上海牵头获得国家一等奖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上海首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高等奖项中实现“金奖齐放”。

顾诵芬王大中个人简介 第3张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代表着我国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用于表彰重大科学发现成果,一直秉持宁缺毋滥,因此时有空缺。2000年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仅授予13项成果,且有九年出现空缺。复旦大学赵东元主持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摘得2020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我国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最高肯定,也是上海时隔十八年再获此殊荣。国家技术发明奖方面,上海团队牵头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得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金榜题名。

此外,2020年度上海还有8项基础研究成果跻身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自然科学奖总数的19.57%。这是自2014年以来,上海占全国自然科学奖的比例首次超过科技进步奖。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上海多年来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和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的不变初心,是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原创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前瞻性和理论性高质量成果的不解涌现。与此同时,上海获奖成果涉及领域覆盖了全国近半数的学科评审组,在化学、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与冶金、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工程建设、农业等领域百花齐放。通过不断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在众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厚研究积累和综合科技实力,已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多层面、系统性的战略支撑。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