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人 > 女性保健 >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保证心理健康要 正视疫情信息多沟通倾听,学会放松。疫情心理健康知识是有很多的呢,小编为大家整理好了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吧。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1

01、针对确诊患者

问:目前疫情蔓延,针对于已经确诊患者的常见心理和精神问题有哪些?有什么好的心理应对方法?

海南省安宁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负面心理应激反应。

(1)偏执。看问题狭窄、偏激、认死理,平时理智的人变得固执、钻牛角尖,蛮不讲理。也可表现为过分自我关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

(2)灾难化。表现为过度夸大应激事件的潜在和消极后果。

(3)强迫思维。脑子里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事情,越想摆脱,越难以控制,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可能出现绝对化思维(非黑即白),选择性关注消极信息,敏感多疑,选择性遗忘等。

行为变化:伴随心理应激反应,如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行为,无助与自怜。

躯体症状: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如恶心、呕吐、尿频、失眠、厌食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应对方式包括:

1、正视疫情信息。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

2、适度活动、情绪宣泄。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的感受。

3、营造安全感。尽管疫情依然很 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4、保持放松。如果你想使自己保持平静,请使用简单的方式,例如:深呼吸,从1数到4,然后缓慢地呼出气。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5、接纳心理反应。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允许这些反应的出现,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6、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 是内心要和外界保持连接。

02、针对一线医护人员

问:目前抗战在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理和精神非常大,那么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有哪些?有什么好的建议?

1、常见心理问题包括:

(1)担心恐惧;

(2)过劳枯竭 ;

(3)紧张焦虑;

(4)委屈无助 ;

(5)挫败自责;

(6)激动亢奋;

(7)抑郁悲伤;

(8)压抑愤怒。

2、常见精神问题包括:

(1)急性应激反应 。

(2)急性应激障碍。

(3)创伤后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

①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②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③警觉性增高: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容易被惊吓,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3、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方法包括:

(1)认知调整:医学不是万能的,医护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只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坦然面对。

(2)放松训练:最常用的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放松每组肌肉群,最后使全身达到放松状态。

(3)情绪调节:

①表达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②倾诉 。可以向同事、家人、亲友尽情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取心理支持。

③寻求专业帮助。当无法进行自身调节,或出现严重情况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2

一、通过降低风险缓解焦虑。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处于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时,正确戴口罩;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肘部遮挡,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并立即将纸巾丢弃;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等)。另外,制定应对计划,以防止日常生活惯例被打乱,例如,安排远程办公和儿童保育替代方案。制定计划,通过管理可自主控制的方面来帮助缓解焦虑。

二、通过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及设定动态查看限度来管理自己的信息流。各类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错误信息四处传播,定期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十分重要。但是,持续浏览社交媒体或不停地刷新新闻可能会导致焦虑加剧。选择一些值得信赖的新闻媒体——如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或世界卫生组织——每天查看一到两次最新动态即可。

三、监测自己的焦虑程度。焦虑是对应激情况的正常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带来适应性方面的好处。然而,当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时,你的大脑会陷入焦虑的漩涡,这样继续下去是无益的。了解典型压力和非典型压力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监测自己的焦虑程度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何时需要寻求其他帮助。

典型压力反应可包括:暂时性难以集中注意力;易怒和愤怒;疲劳;腹痛;以及睡眠困难。

非典型压力反应可包括:难以摆脱的持续性和/或过度忧虑,使你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如果你的精力水平、饮食习惯或睡眠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正常任务、持续性极度忧虑和绝望,或有自残或自杀的想法,请立即拨打湖南省心理救援热线12320或到专业医疗机构的临床心理科寻求帮助。

四、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包括锻炼、合理膳食,以及夜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有条件,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避免熬夜刷新闻。

五、通过虚拟方式与各种支持网络保持联系,如家人、朋友、同事、同学和社会组织,以增强你的整体联系感。孤独和寂寞会加剧焦虑感。

六、在你的支持网络中找到有意义的任务和角色,帮助疏导焦虑情绪。例如,为无法外出的人协调日常用品配送、帮助居家办公的家长策划孩子的活动创意,或与可能会有社交孤立感的人士进行视频通话或通电话。为他人提供支持对支持者本身也有益处。

七、寻找或创建一些空间,让自己不关注新冠肺炎。创建一个关于其他话题的社交媒体会话,邀请朋友讨论其他话题,或者看你最喜欢的电视或电影。

八、尽情享受正能量时刻,放大正能量故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起保持心理健康的好习惯,比如写一篇感恩日记,或者每天晚上和你的家人聊聊一天中有趣或愉悦的时光。

九、 在管理焦虑情绪时,抓住机会练习正念。基础训练、感觉调节和深呼吸等正念工具可能会有所帮助。“英国焦虑症协会”(Anxiety UK)建议练习 “苹果技术”( Apple Technique) 来应对焦虑和忧虑:

觉察(Acknowledge):注意并觉察到“不确定性”的感觉开始在心中发酵;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第2张

暂停(Pause):不要像平常那样反应。选择完全不反应。暂停,并呼吸;

退一步:告诉自己这感觉纯粹只是因为担心,要求有“确定性”感觉的需求没有帮助,也没有必要。这只是一种“想法或感觉”;不要相信你的所有想法。想法只是想法,不是事实;

放手(Pull back):放开你的思想或感觉: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不必回应这些想法跟感觉,你可以想象这些想法在气泡或云中飘走。

探索(Explore):探索当前时刻,因为在当下的这一刻,一切都很好。注意呼吸和呼吸带来的感觉。注意你脚下的地面。环顾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可以触摸的,闻到的气味。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转移到那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上,或你焦虑“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或者做其他事情,全身心地转移注意力到这些事情上。

对于父母

一、思考并提前练习对话脚本,与孩子聊聊新冠肺炎。孩子会从看护者处获得相关提示,了解在面对某个话题时应表现出的焦虑程度。搜索相关资源和媒体,

二、公开地谈论当前形势。大多数小学及以上年龄的孩子都听说过新冠肺炎或冠状病毒。回避这个话题或表明有绝对的把握更可能加剧焦虑。如果孩子提起这个话题,让他们知道你很高兴他们提出来。如果他们的焦虑感加剧或有更多疑问,那么这样会让他们更愿意来找你。

三、不必超范围提供信息。发展适宜性做法包括回答你孩子提问的问题,但不必超过此范围。通过让他们复述听到的内容来确保他们理解你的回答,让他们知道,如果有更多问题,你很愿意为他们解答。让你的孩子放心,感到害怕或焦虑是正常的。

四、如同为自己设定限度一样,帮助你处在学龄期和青春期的孩子设定信息流限度。帮助他们识别真实的信息来源,并设定恰当的浏览时间间隔。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媒体素养技能,对从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信息保持质疑态度。考虑限制媒体接触,或和孩子一起使用媒体,以便于你能为他们解释说明信息。

五、尽量保持日常惯例。对于停课和/或取消课外活动的孩子来说,保持其他日常惯例很有帮助,比如用餐时间和睡觉时间。

六、 尽可能为居家时间较长的孩子设定系统安排。和你的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宽松的时间表,比如早上安排户外活动和准备午餐,下午安排电影和家庭作业时间。

七、采取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与无法见面的人保持联系,如祖父母或学校同学。创造机会保持甚至发展关系,比如通过视频电话给祖父母读书或给朋友寄明信片。

八、如有可能,鼓励开展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持活力并有机会亲近大自然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塑造抗逆力。

九、利用这一机会教会孩子承受苦难的能力,这将对你的孩子在遇到任何情况时都有帮助。这是一个学习目标导向呼吸、意象导引、分散注意力和其他技能的好时机。

对于年长者的看护者

一、提供便利条件,让年长者保持社会联系。当年长者被告知要尽可能地隔离,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设置并提供技术辅助,让他们在家人和朋友之间保持个人联系。考虑协调一群人轮流关心他们,让个体感受到相互关系的支持。

二、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理健康方面,鼓励他们尽可能地保持活力。

三、帮助年长者找到可以帮助他人的方式。例如,打电话关心他人的情况或通过微信和孙辈玩乐。设定目标和角色可以缓解焦虑。

四、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年长者缓解焦虑。比如主动在网上为他们订购生活用品,或者主动帮他们遛狗。

五、帮年长者获得可靠的信息来源。当前大家普遍高度焦虑,年长者可能很难选择可靠的来源,获取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和动态。整理一份信誉良好的媒体名单,并把它们写下来告诉年长者。

六、养成自我保健习惯,关爱自己。即便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看护仍是一个耗费心力同时又十分有益的角色,在当前大家普遍高度担忧的形势下,做一个看护者特别有压力。如有可能,找机会稍微休息片刻,与他人轮流承担职责,并实践自己的心理健康策略。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3

@所有人

担心自己得病怎么办?

有人现在遇到身体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有些甚至开始自己吃药,对此有四点建议:

要稳定情绪,如果没有出现发烧、干咳等典型的症状,身边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

要理性分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舒服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说是比较符合,还是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体方面其他的问题,必要时也应该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改变行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担心,那就试试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找一件事情让自己长时间投入去做,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过于恐惧的心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极少数人有这样一种情况,他坚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甚至去医院反复就诊,即便医生和医学检查认为他没有被感染,他也坚信自己感染。如果是这样极少数的情况,我们还是建议自己和家人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最好及时去医院心理科和精神科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引发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主动寻求心理援助。为了减轻和预防疫情导致的心理困扰,防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支持各地设立了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截止到1月底,各地各省的.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一共开通了361条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如果靠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缓解不良的应激反应,及时拨打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

@老年朋友

老年人长时间呆在家里,又紧张又害怕怎么办?

老年人习惯外出遛弯、散步、跳广场舞,现在需要长时间呆在家里,身体不舒服,对疫情又紧张又害怕。对这样的老年朋友,有五点建议:

要尽量不出门,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可以在家里因地制宜地做身体锻炼,如果确实需要出门也一定要去宽阔、空旷的地方,尽量避免和人近距离接触。

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如果平时有服用的药物或者是定期去医院,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也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用药或者是去就医。

要看官方新闻,不要轻信和传播个人转发的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乐观。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免疫力有好处。如果和家人住在一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少指责、少生气。

如果负面情绪比较强,长时间感到恐惧、焦虑、不舒服,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特别提醒

看到穿着防护服的疾控人员时,会觉得紧张,觉得恐慌,尤其在社区看到这样的人在工作时,这种恐慌情绪其实也是正常的情绪,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活经验少,而这种恐慌情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消失的,遇到这种情况,老年朋友一定不要过度紧张,如果需要我们配合做一些工作,一定要相信,他们是专业人员,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得依靠他们尽快结束这场疫情,所以一定要积极配合。

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第3张

如果身边有小朋友,还是要借这个机会给他讲一讲疾控相关的科学知识,要安抚好他的情绪。

@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压力大怎么办?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除了自己做好身体防护之外,在心理防护方面也有三点具体的建议:

要理解他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工作对象很不配合的时候,先表示理解,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配合的,只有极少数人可能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大,情绪和行为很难控制,容易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先表示理解,这有助于平复他的情绪,也有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理解自己。在应激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有些人也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生气、容易着急,不理解时容易委屈,甚至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时会非常抑郁,甚至会有负罪感。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睡眠都受到了影响,这些是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也要理解自己有这样的反应,如果很难受,要暂时停下来,找一个稍微安静点的地方做深呼吸,稍微缓解、调节,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要保护好自己。如果是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和身体很不舒服,或者家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及时和同事和上级沟通,必要时可以停止工作或者是轮换工作。如果说自己调整不好,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