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1.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从今日起,袁老先生将永远长眠于长沙,今日仪式将在上午12时结束,他所有的荣耀,将会是这个城市光辉的回忆。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1

追忆千里稻香,致敬不朽丰碑。今天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在悲伤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学生等前来送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出席仪式。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 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 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为了实现“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宏大愿望,他又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不断向水稻要高产。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第2张

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 续向前,捷讯频传。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 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作为中稻种植的超高产收成,平均亩产为1085.99公斤。

2019年4月30日,袁隆平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稻“三优1号”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测产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得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新纪录——双季稻周年亩产1603.9公斤。

1990年10月27日,湖南农科院,袁隆平在水稻田调查。湖南日报记者 谷一均 摄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结果为1586.86公斤,也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创造了当地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此外,耐盐碱水稻在广东江门淡咸水地种植,达到亩产501.2公斤/亩;今年还选育出了多个镉低积累水稻新材料,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传奇始于大地,论文写在大地,更多的丰收将回馈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让它成为现实。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第3张

网友缅怀:“感恩!致敬!铭记!”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2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身在现场的袁隆平院士的学生告诉南都记者,大家都是十分悲痛,不时听见哭泣的声音。”南都此前报道,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第4张

正在现场的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办公室主任、袁隆平院士的学生田鹏告诉南都记者,今日出席仪式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以及袁老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学生等,“计划是三百人,实际来看远远不止,基本都是袁老生前的亲戚、朋友和相关合作单位。”

南都记者注意到,袁老大儿子袁定安怀抱父亲遗像,小儿子袁定阳手捧骨灰盒缓缓步入仪式现场。“大家都是十分悲痛,不时听见哭泣的声音。”田鹏说。

隆平水稻博物馆党组书记孙中华一早也赶到了现场。他向南都记者介绍,今日仪式将在上午12时结束,包括请灵仪式、追思仪式、送灵仪式和安放仪式。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袁老追思礼,展开对袁老的`深情怀念,及近期科研成果进展的分享。

南都此前报道,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当时有消息称袁老灵骨将安葬于江西九江袁家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告诉记者,“还没有落实,家属想葬在长沙。”

袁老离去后,悼念鲜花装满32辆卡车,论文手稿被公布,生前遗物被捐出,各界对他的追思和缅怀从未停步。

袁老生前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小儿子袁定阳和众多学生继承遗志,在祖国大地上培育“耐热超级稻”“耐盐碱水稻”,频频传来测产捷讯,杂交水稻事业有望圆“梦”。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3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重于泰山,袁隆平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生心系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第5张

据最新消息:今日(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将在长沙安葬。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是中国人对身后之事最大的愿望。从今日起,袁老先生将永远长眠于长沙,他所有的荣耀,将会是这个城市光辉的回忆。

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的主流。袁隆平院士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潜心钻研杂交水稻并取得了成功,成为世界瞩目的成果。将水稻从原亩产几百斤,提升到了现在的2000多斤。在此基础上,他还研究出了旱地水稻,盐碱地水稻。让无数的干旱地区,盐碱地地区,都种上了水稻,极大的解决了粮食危机问题!

袁隆平一生都在围绕着粮食产量做文章,不断提升粮食品种,从这一点上说,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理当缅怀他。

今日在长沙安葬袁隆平院士遗骨 第6张

永远感恩!永远缅怀。民以食为天,世上苍生蒙大德;公凭粮作圣,人间到处感隆恩。祝袁老一路走好!

也希望袁老留下的团队,能够发扬袁老的钻研精神,继续在水稻研究上做出更大贡献。不负袁老的在天之灵!

广告

膳食养生
保健按摩
人群养生
养生常识
生活百科
中医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