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 > 护肤 >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2.8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耳屎是皮肤黏膜与灰尘相结合产物,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上分泌出的淡黄色物质,清理时并不容易操作,那么一起来看看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1

很多人在平时都有掏耳朵的习惯,而且会经常性的掏耳朵,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在长期掏耳朵的情况下,会损伤外耳道皮肤,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耳朵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听力下降,因此大家在掏耳朵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掏耳朵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给大家介绍掏耳朵需要注意的5个方面。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不要过于频繁。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形成挖耳朵的习惯,并且也不要频繁的挖耳朵,最好一周掏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过于频繁的掏耳朵,就有可能引发耳部疾病的发生。

第二、不要用力。在掏耳朵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用力,而且掏耳朵的时候不要过于深入的去掏,最好用棉棍在外耳道轻轻的转动,然后耳朵朝向下方,这样可以让耳屎自行出来。平时一定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物品来掏耳朵。

第三、及时就医。如果耳屎出现了又大又硬的现象,并且还影响到了正常的听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强行取出,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医生会使用滴耳剂来软化耳屎,然后进行正规的处理。

第四、寻求医生帮忙。如果患有外耳道炎症,或者出现了耳屎取出困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出现耳道损伤。

第五、清洗耳道。在平时可以用清洗的方法来代替掏耳朵,建议大家在洗澡的时候进行耳道清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

综上所述,大家对于掏耳朵的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了解。耳屎其实对我们的耳朵可以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所以大家一定不要频繁的掏耳朵。一般情况下耳屎可以自行脱落,因此大家一定不要过度的掏耳朵,以免刺激外耳道,从而引发病毒感染。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2

多数正常人的耳屎是黄色薄片样,能够随着咀嚼运动逐步从外耳道排出,一般不需要清理。但少数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耳屎呈油状,不容易自己排出,这时可以自己试着清理外耳道耳屎,注意事项如下:

1、保持静止状态: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要选择不能有人来回走动的环境,避免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走路的人撞击肘部,导致挖耳勺或者是棉签等,直接进入到中耳导致鼓膜破裂;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2张

2、避免使用硬物:避免使用指甲等硬物挖耳屎,否则操作不当易导致外耳道皮肤破裂,可能导致炎症感染,引起疼痛、肿胀;

3、避免挖得过深:一般不主张挖耳屎过深,如果挖得过深可能会引起耳朵深部受伤,如损伤鼓膜等;

4、及时就诊:如果外耳道内的耳屎比较硬,取的时候有疼痛感,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到医院之后医生在耳内镜下将耳屎取出,或者是耳屎太硬无法取出,可以用软化耳屎的耵聍水浸泡3天,再到医院将耳屎取出来。

耳屎在临床中也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的皮肤耵聍腺分泌,实际对外耳道有保护作用,避免灰尘或者是昆虫进入到外耳道,也可对进入耳道的外物进行吸附,所以患者无需经常挖耳屎。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

常掏耳易诱发乳头状瘤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3张

怎样掏耳?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经常用棉签掏耳朵的危害

耳屎不光能阻止灰尘及污物进入耳膜,同时还能提供额外的抗菌及润滑作用。另外就是人体众多神奇之处——其实你的耳朵是可以自动清理自己的。当耳屎变干之后,每次你动下巴时(无论是吃午餐还是和朋友扯淡)都会帮助你的耳朵把旧耳屎排出去(差不多就像坐电梯的感觉)。

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比自己的身体机能要聪明得多,因此我们就爱在耳朵里戳来戳去。确实,棉签看起来很小,但他的作用其实是把耳屎推向了耳朵深处,推到了那些他们无法自动清理的地方, 耳屎被困在深处的同时也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在外耳处积累起来,让我们有可能感到疼痛并且感染。把耳屎推向深处也会阻断耳孔,从而导致听力问题,如果你把耳屎推到了更深处,导致耳膜破裂,那就不是疼能形容的了。

耳朵真正需要被清理的时间,或者说是找医生清理的时间,也就是当你觉得耳朵里堆满了这堆泥垢或者是你觉得耳屎太多听力下降的时候。AAO-HNSF觉得是该提醒一下民众了因此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甚至建立了一个关于用棉签掏耳朵的网站,来讨论某个推荐大家用棉签掏耳朵的知名品牌是否可靠。

日常的生活当中建议各位朋友们,不要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这样对于自己的听力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进行适量的清理,但是不要过度。

掏耳朵注意什么

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自己挖耳屎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4张

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如何正确掏耳朵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3、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4、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广告

护肤
美妆
美体
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