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今日头条 > 癌症与熬夜相关 熬夜如何调理身体

癌症与熬夜相关 熬夜如何调理身体

来源:可可女性网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增加患癌风险。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目前发现了可以解释此风险增加的关联。

癌症与熬夜相关 熬夜如何调理身体

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钟,通过控制细胞活动来调节人体生理的关键方面,这些细胞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控制细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也具有作为肿瘤抑制的作用。

这些肿瘤抑制基因的丢失,无论是通过基因消除还是正常的光/暗循环导致的破坏,都将使肿瘤的侵袭性变强。

“如何扰乱生物戒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扰乱之后似乎会推动肿瘤发生,”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研究所发表于7月28日《细胞新陈代谢》上文章观点。

打破生物钟

人类中央生物钟,位于大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它接收来自视网膜的光信息。SCN通过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将其信息交流给细胞。

在细胞内,一个被称为BMAL1的基因负责激活控制昼夜活动的其他基因,包括一个叫Per2的基因。由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水平,正常情况下在一天之中会波动,但是当正常光/暗周期被破坏时,这些波动就会消失。

“细胞需要光的提示,这就好像时钟需要复位按钮。当失去了指示的东西,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失去正常的节奏。”纽约大学医学院病理助理教授Papagiannakopoulos说。他和他的同事们着手调查小鼠癌症与这些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些小鼠进过基因改造而患上了一种被称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症。

开始时,他们将小鼠暴露于两种不同的亮/暗时间表。一组小鼠住在一起,昼夜时间与正常相同,即12小时的光照接着12小时的黑暗,而另一组小鼠接受一张“时差”时间表:每两至三天,将它们多在光下暴露八个小时。这是在模仿人类上夜班或通过多个时区旅行时发生的生物钟混乱现象。结果,第二组小鼠的肿瘤比第一组的长得快得多。

在他们的下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继续让小鼠接受正常的光/暗时间表,但会敲出BMAL1和Per2基因。在那些老鼠中,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就像它们在“时差”时间表中的表现一样。“如果破坏了你身体每一个细胞的这些基因,你通常无法利用接收到的光,”Papagiannakopoulos说:“这就像用一个分子锤子打破了生物钟。”

失控的生长

BMAL1与Per2基因控制着一个被称为c-myc的促癌蛋白的制造时机,所以,当这些基因被破坏时,c-myc开始积累,刺激细胞代谢、加快增殖。“C-myc基因打开这个使细胞产生更多代谢物、更多营养物质和新细胞产生所需的更多原料的程序。它对细胞增殖的能力很重要。”Papagiannakopoulos说。

JosephTakahashi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神经科学部的系主任。他没有亲自参与实验,但是他说:“这项研究为我们展现了癌症和生物钟功能障碍之间的重要纽带。这项工作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它正是我们阐明生物钟可能对良恶性肿瘤存在抑制作用所需要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人肺肿瘤样品,他们发现,肺部肿瘤组织中BMAL1与Per2基因以及其他关键的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健康组织中更低。最具侵略性的肿瘤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甚至更低。

Papagiannakopoulos目前正在研究的是,通过BMAL1和Per2基因丢失的等方式破坏细胞的生物钟之后,例如癌细胞,是否会出现弱点?而这些弱点是否有可能被加以利用,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他还计划研究破坏昼夜节律如何影响其他类型的癌症,包括胰腺癌。

熬夜很伤身,甚至跟癌症有关!那么熬夜后该如何调理?

熬夜前要清洁好皮肤,不要带妆熬夜,如果要长时间操作电脑记得中途为肌肤补水。熬夜后,可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刺激脸部的血液循环,有条件的话贴上一个补水醒肤的面膜以及眼膜。熬夜的女性可以按摩手臂内侧的淋巴腺,从手腕到手臂根部轻轻按摩。同时,按摩耳垂后凹陷处,再以按摩的方法至下颌、肩胛骨凹陷的地方,通过按摩淋巴结促进淋巴循环,加快肌肤的新陈代谢。

熬夜的人可按摩一下足三里穴。我们坐着的时候用手摸膝盖,膝盖上有两个凹陷地方就是膝眼,外侧膝眼下三寸就是足三里穴。按摩捶打足三里穴可以帮助熬夜者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

熬夜后头脑会觉得晕沉沉,此时手指微开,以手为梳从额头发迹向后梳理到发尾处,有助于提高脑部的阳气,有效缓解疲劳振作精神。

熬夜还会对眼睛健康产生伤害,大家不妨按摩一下攒竹穴、睛明穴、太阳穴,攒竹穴在眉头内侧,睛明穴在内眼角的地方,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多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和水肿,预防近视。还可以按摩耳部,耳部上有很多穴位,能起到清心提神的作用。

广告

今日头条
健康科普
医界要闻
曝光台
权威解读
聚焦医改